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坚持人民至上,把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上接第一版)
  市委、市政府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装在心中,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集中财力向民生和重点社会事业倾斜,让发展成果造福一方百姓、惠及一方群众。
  其中,就业直接关系百姓的“饭碗”和“钱袋子”,稳住了就业、保住了就业,才能够克服危机、化危为机。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部分群众生计困难。面对这一现实挑战,我市相关部门聚焦“稳就业”,切实守好民生底线。1-10月份,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2%,列全省第1位。1-11月份,发放稳岗返还补贴9064.46万元、惠及职工26.1万人。
  在此基础上,市人社部门强化就业服务,大力推行线上招聘,举办招聘活动98场。同时,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在全省率先启动稳岗返还工作,为4716家企业拨付稳岗返还资金9064.96万元,在全省首个实现符合条件企业政策全覆盖。一系列稳就业的政策和措施起到了实效,以“真金白银”的政策抓牢就业定盘星,织密政策保障网,确保兜住就业底线。
  更优质均衡的教育、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都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也是民生提升攻坚战的重中之重。2020年,我市着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大力实施义务教育提升工程,时至今日,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已经全部解决,孩子们的课堂“瘦了身”,能够更好地保障孩子们接受教育。此外,2020年我市也在继续强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0所,K12国际学校也已开工建设,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投入越来越厚实,为推进全市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2020年2月20日复工之后,市人民医院西院区、市妇幼保健院和市中医医院新院项目(简称“三院”项目)建设现场,始终是一派繁忙。截至当年12月12日,“三院”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82亿元。目前,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医院新院基本完工,市人民医院西院区也将完成装修。而这三所医院的建成投用,意味着滨州医疗服务能力将得到极大改善,对满足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推进分级诊疗和健康滨州建设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一件件实实在在的项目建设、一桩桩排除困难的攻坚改革背后,都凝聚着党委政府关注民生、保障民生的为民情怀,以及克服财政压力,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民生工程的坚定决心。2020年1-11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中民生支出占比79.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在政府财政吃紧的情况下,民生投入不“缩水”,这高出的百分点,彰显出党委政府“再多一点”改善民生的诚意。
  “智慧化”为社会救助赋能,“e家大救助”平台办理各类救助申请1600余人次
  改革之于民生,意味着用创新的思维和手段,统筹解决事关民生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从而提升民生工作的成色。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不仅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制度安排。
  2020年,我市按照“智慧化、精准化、全覆盖”工作理念,倾力打造了“e家大救助”综合平台,积极探索“后扶贫时代”兜底保障新模式。而这套体系的先进、强大之处就在于,它统筹了全市16个部门(单位)的66个救助项目,覆盖了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相对贫困人口等困难群众,形成了根据困难程度分级分类的梯度救助模式。通过这一体系,让困难群众凭身份证“一证申请”,各类社会救助事项一门受理、一网通办、一键核对,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来回跑腿、求助无门等问题,高效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救助需求。
  截至目前,通过“e家大救助”综合信息平台,办理救助申请1600余人次,完成家庭财产核对1900余人次,救助项目涉及低保、特困、临时救助、残疾人技能培训、残疾人两项补贴、见义勇为助学帮助等,让困难群众切身感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
  最严厉的环保督查在行动,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还百姓以碧水蓝天
  从2020年11月26日起,为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各项举措,推动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由市生态环境局、住建局、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及市县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八个督查组兵分八路,分赴各县区开展环保督查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已先后派出四批督查组,累计查出涉及环保问题数百个,坚持目标不改、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时间不变,确保督查反馈意见全部整改到位。
  可以说,这是近年来滨州环保领域力度最大、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次督查,这也表明了党委政府的一种态度——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市民的梦想。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滨州全力打响“1+1+10”污染防治攻坚战,出台“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坚决打赢以蓝天保卫战为标志的10场重点战役。为此,我市专门成立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总指挥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同时成立10个专项指挥部,统筹协调各方,形成了上下贯通的指挥体系、左右联通的作战体系,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推动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我市压减煤炭1200万吨、能耗下降7%,预计当年年底全面完成“十三五”节能减排降碳任务。2020年1-11月份,我市PM2.5同比改善9.8%,10月份改善幅度位列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第1位,空气优良率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
  建设高水平的“平安滨州”,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安全这座基石。社会和谐稳定,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推进改革发展的前提。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党委政府的硬任务,也是建设富强滨州的应有之义。
  在2020年12月11日召开的平安滨州建设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佘春明指出,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守“保一方平安”使命,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平安建设等工作为抓手,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滨州,确保政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心、网络更安靖,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滨州全力构筑公正尊严、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滨州、法治滨州,让人民群众工作安心、生活顺心。针对黑恶势力,我市重拳出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累计侦办涉黑案件13起、恶势力犯罪集团41个、恶势力团伙60个,群众“治安环境”满意度、“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成效评价”满意度均列全省第1位。
  “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这是党委政府必须肩负起的政治责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在新时代新阶段,我市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安全发展贯穿各领域和全过程,为城市发展筑牢最稳固的安全屏障。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