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滨州“双型”城市建设工作有四个目标五项任务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刘青博王志学报道)10月19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滨州市“双型”城市建设工程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市委改革办、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双型”城市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在发布会现场获悉,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实体经济和创新驱动等系列改革攻坚部署要求,充分激发全市校企合作的潜能、产教融合的效能、实业发展的动能,不断增创富强滨州建设的新引擎、新增长点,市委决定实施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城市建设工程。
  建设“双型”城市是推动富强滨州建设全面起势、整体成势的内在要求
  发布会介绍,市委研究决定建设“双型”城市的背景及重要意义主要有4个方面。
  一是落实上级有关精神的实际行动。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中央、省委高度重视产教融合工作,启动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面对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我市必须紧抓不放、顺势而为。
  二是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现实需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我市“稳”“保”压力较大,需要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人才支撑推动产教融合,以数字经济赋能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驱动实业发展,不断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三是推动富强滨州建设全面起势、整体成势的内在要求。落实“六问八策”,践行“七富七强”,必须直面实体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难点、堵点,走产教融合之路,通过建设“双型”城市,破解难点、疏通堵点,为加快建设富强滨州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赢得未来发展优势的必然选择。现在我市正处在产业链重塑的“关键期”、新业态新模式的“爆发期”,也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机遇期”,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只有做好产教融合文章,育好用好高素质人才,才能抓牢抓实创新创业,为未来滨州高质量发展积淀人力资源和产业资本。
  “双型”城市建设工作主要有四个目标、五项任务,致力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发布会介绍,“双型”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以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联盟为重点,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构建服务产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发布会介绍,“双型”城市建设主要有四个目标。
  一是人才培育体系逐步完善。聚焦“十强”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职业教育结构,院校区域布局、专业结构与现代产业发展匹配程度明显提高。到2021年,每所职业院校至少设置2个与产业发展高度匹配的专业,每年培养1.3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是产教深度融合持续推进。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和培养机制,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联盟建设。到2022年,培育100家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30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3家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围绕“十强”产业,培育10个产教融合联盟,积极争创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
  三是创新创业水平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机制逐步完善,创新企业资源共享平台更加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日趋成熟。到2022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00家以上,“瞪羚”企业达到40家以上。
  四是实业立市成效显著增强。“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实现从“规模最大”向“价值最优”转型升级;五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引领产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高端智能制造产教融合高地”。
  为实现以上四个工作目标,我市主要安排确定了五项任务。
  一是探索完善产教融合发展规划和要素配置模式。编制产教融合发展规划,对市委《关于建设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城市的意见》进一步具体化、目标化,系统谋划、顶层设计,作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专项规划;优化产教融合发展布局,重点是加快推进“五院十校N基地”建设;强化要素资源支撑,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率先成为产教融合型企业,并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
  二是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引企入教”改革,大力实施“能工巧匠”进职校工程,大力推广魏桥模式、京博模式等产教融合发展模式,推行“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订单式培养模式,走“双元教育”之路。围绕全市“十强”产业发展需求,鼓励支持各类院校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推进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提高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适配度。
  三是探索改革校企双方合作的制度成本降低模式。鼓励支持企业举办或参与职业院校建设,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联合职业院校、高等学校组建实体化运作的职教集团,探索建设区域性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挖掘“十强”产业比较优势,承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新成果,构建原创(集成)研发—产品中试—应用转化于一体的全链条式创新体系,探索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科技园区、众创空间、中试基地,给予土地、资金配套等支持政策,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全力打造制度创新新高地、产业生态新高地、对外开放新高地、产教融合新高地、人才集聚新高地、营商环境新高地。
  四是探索创新产教融合重大平台载体建设模式。实施“渤海工匠”工程,推进“滨州工匠”选树工作,打造我市技能人才最高奖项,探索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传承培育机制。按照统筹布局规划、校企共建共享原则,建设一批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创新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模式。推动政府、学校、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共同体,开展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加速“产学研金服用”创新要素有效集聚,共建创新创业共同体。
  五是探索产教融合深度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模式。完善院校治理制度,重点是探索以国有资产入股、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的模式,开展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落实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推动学科专业设置权、人才招聘权、职称评审权、内部薪酬分配权、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处置权“五权下放”。
  我市已成立“双型”城市建设工作专班,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发布会介绍,为加强对“双型”城市建设工作的领导,市级成立了以市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推进实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三个工作专班,负责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督促检查、指导落实等工作。各县市区和相关市直部门也分别成立了工作专班,抓好工作落实。
  按照市委要求,市委改革办于9月中旬对全市“双型”城市建设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第一次集中调度。从调度情况来看,我市“双型”城市建设各项工作推进有序,取得了初步成效。共分解单项工作112项,其中,12项任务已经完成,其余正按时间进度正常推进。”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