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富:带起阳信百余家肉类加工企业
在阳信县,一说起鸿安集团,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集团的掌门人——阳信广富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广富的创业故事,更可称得上是传奇。
杨广富出生于普通回民家庭,父母做活牛贸易生意,杨广富先后涉足过活牛贸易、屠宰、皮革等生意,期间逐渐有了固定的大客户,他直接往屠宰场里运送大批活牛。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广富得知牛羊屠宰和深加工比直接贩牛的利润要高许多倍,于是当其他商家还守着眼前的小惠小利时,他已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于2002年贷款建厂,从事牛羊屠宰和深加工,并不惜重金聘请相关专家前来协助。
在当时的传统印象里,牛羊肉最理想的销售市场是“北上广”等大城市,但那里的市场已经被其他大企业瓜分完毕,如果硬着头皮进军,根本竞争不过对方。于是,杨广富在兰州、西宁等地开辟市场,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鸿安集团肉牛屠宰量和优质牛肉产量居山东省第一位、全国第三位,集团产品成为“中国名牌”。杨广富本人也荣获山东省青年创业奖,并被授予第十六届“山东青年五四奖章”。
和牛打交道的时间越久,杨广富越意识到,牛浑身都是宝。在屠宰加工生意越做越大之时,他也开始考虑延长产业链。2008年9月,杨广富正式注册成立了阳信鸿安优质肉牛科技养殖有限公司,为集团提供优质肉牛。为了打造一座低污染、高品质的企业,杨广富注册成立了山东振源农牧循环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将牛粪等“废料”进行资源化利用,实现了企业环保化发展。此外,他还成立了山东鸿安皮革有限公司,现已成为滨州市很有规模性的皮革生产基地。
从一位小小的“贩牛娃”,蜕变为山东“牛肉大王”、中国牛肉行业风云人物杨广富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出身于刘庙大寺杨村。具备经济实力后,他在当地成立了慈善基金会,积极扶持村里的教育事业发展,并关心困难群体。但凡有村民生大病,杨广富总会积极想办法为其排忧解难。“只要有我在,村里就不会出现‘看病难’的问题。”他说道。
杨广富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我的企业永远是党的,永远是政府和人民的。”在他以及鸿安集团的带动和帮扶下,当地百余家肉类加工企业应运而生,整个阳信县牛肉行业从业人员达到了5万余人;而且阳信肉牛产业贷款信用是最好的,没有一家企业拖欠银行贷款本金或利息。“我相信,现在的成功只是开始,未来的牛肉产业将不可限量!”展望未来,杨广富豪情万丈。
杨振刚:带动3000多人从事肉牛产业
他从全县第一座冷库和吊宰车间开始,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升级改造了回民村传统的肉牛屠宰加工业,打开了向天津、北京运牛售肉的渠道,开辟了一条符合村情民意的致富门路,短短3年间,就使全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从470元猛增到3500多元;2005年,他主导公司发起成立了山东省第一个以发展肉牛业为主的民间合作经济组织——阳信县鲁北肉牛产销合作社,形成了完善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他创造出了“赊小返大,赊瘦返肥”的运营模式,发展周边的汉民农户养牛致富。这个“80”后的回民汉子,就是杨振刚,阳信亿利源清真肉类有限公司总经理。
近年来,杨振刚建立标准化规模肉牛养殖场,通过土地流转进行粮改饲,经肉牛过腹做有机肥还田,建立了种养加肥一体化的区域高效生态循环产业链。公司通过项目建设、产业带动帮扶建档立卡户400余户,发放扶贫资金150余万元;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全程冷链、全程溯源、全程净化,将牛肉冷链加工提升到新的高度,屠宰加工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开展“互联网+肉牛”全产业链工程研究,构建肉牛产业“大数据+电商+金融”三维一体的现代肉牛产业生态圈;全面改造传统肉牛业,实现了肉牛业科学化、信息化、产业化、工业化、食品安全生态循环化和产业脱贫富民化“六化融合”。
杨振刚在发展中不忘初心,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先后捐资800多万元。通过产业带动,创新产业模式,扶持肉牛养殖、加工企业20余家,带动300人就业,间接带动养殖加工、牛副产品、餐饮人员等肉牛产业从业人员3000余人。
2018年6月份,中宣部委托农业农村部、山东省委在山东推荐肉牛企业对大兴安岭南麓连片特困区的科右中旗进行精准扶贫。杨振刚听从党的召唤,用积累三十多年的产业优势进行对接,将当地连片特困地区主导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努力实现“11111”工程:“建设1个10万头/年的肉牛加工基地”“建设10个万头架子牛育肥基地”“实现100亿元的年销售收入”“带动1000个合作社社员户”“实现10000个家庭脱贫致富”。
在中宣部、兴安盟、滨州市、科右中旗、阳信县等政府部门主要领导的有力支持、有效推动下,杨振刚成立了内蒙古亿利源牛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肉牛产业精准扶贫。
当前,百利舸扶贫产业园区标准化肉牛养殖项目已养殖肉牛800余头。杨振刚利用当地丰富的秸秆资源,改变“原始放牧模式”,实行“秸秆+精料”的高效舍饲精细化模式,提升农牧民的种、养殖效益。目前,巴彦呼舒数字化肉牛育肥项目,已完成选址和征地工作,正在进行规划设计。该项目集成肉牛的个体智能识别以及精细饲喂调控技术,推广应用后能有效提升肉牛的生产性能。另外,他在科右中旗巴彦淖尔苏木双榆树嘎查成立内蒙古亿利凯特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山东省牛创新团队的黑牛种质资源,利用科右中旗的母牛资源采用胚胎移植和杂交改良等方法大量繁殖小黑牛,建立起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育种体系。
冯玉在:帮助阳信和青海群众共同脱贫致富
“企业本属于农民企业,日常与农民息息相关,通过产业带动扶贫,做强异地扶贫,就是践行我们企业人的扶贫情怀。”说这话的人叫冯玉在,阳信县温店镇大营村党支部书记、山东借箭牛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大营村辖215户870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贫困人口150人。在这里,肉牛养殖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更是贫困人口脱贫可依赖的支柱产业。
2009年,在北京从事肉牛销售的冯玉在响应阳信县回乡创业的号召,回到了家乡大营村,并成立了阳信县西部第一家肉牛屠宰企业——山东借箭牛业发展有限公司。
如何让肉牛养殖真正帮助村民致富?冯玉在多次召集村党支部成员开会,决定从村里统一规划土地,建设集中养殖小区,一期有54家养殖户进驻。目前,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借箭牛业公司合作开展良种肉牛繁育项目,采取“保底收益+入股分红”的模式,借箭牛业公司按不低于入股资金10%的收益进行分红,让大营村集体每年保底收入10万元。
在大营村取得成功之后,冯玉在又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小营村、高浪头村,已建成“粮改饲”实验基地10000亩、盐碱地高效生态小麦玉米良种选育百亩方试验田2个、优质黄牛品种选育及健康养殖标准化实验牧场2个、牛肉检测实验室1个、农业微生物功能肥料实验室1个。
2016年5月,负责对口支援青海的省发改委援藏处带领山东一部分与牛羊肉销售相关的企业,赴青海做了一次考察。通过考察,包括冯玉在在内的企业家发现,当地的牛肉只适合中餐的炖和煮,并不适合投入火锅和烤肉等市场。
于是,冯玉在提出了一个建议:与其帮助青海销售牛羊肉,不如把当地的牦牛和藏羊运输到山东,发挥山东的气候条件和饲草条件,养殖出更适合消费者需求的牛羊,并在自己的屠宰场屠宰分割后投入市场。
2016年10月下旬,借箭牛业养殖厂厂长和屠宰场技术人员便奔赴海北州进一步仔细考察,并购买了两车牛和三车羊,决定“试试水”。正是得益于这次考察,海北州和山东经贸往来的通道才得以打通,开启了一次“破冰之旅”。
冯玉在回忆说,赴海北州考察时,他便在心里默默定了一个目标,计划在2017年引进1000头牦牛和10000只藏羊,让“千牛万羊进山东”成为现实。现在,他不仅实现了这个目标,还远远超过了当初定下的数额。“千牛万羊进山东”活动,也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山东企业和青海农户之间开展经贸往来的首次探索。
“当时,我们以高于当地市场一块钱的价格收购了牦牛和藏羊。”冯玉在说,当时牦牛的价格是9.5元一斤,现在涨到将近22元一斤;当时藏羊的价格是7.5元一斤,现在涨到20元一斤。牦牛、藏羊价格的上涨,一方面与现在的市场有关,同时也得益于山东与青海祁连之间打开了一条销售的通道。截至目前,借箭牛业总共调运牦牛和藏羊65万头只,销售额达到5.5亿元,带动鲁青两地农牧民增收5500万元。
下一步,冯玉在将联合祁连县4个村的党支部建设党建共同体,做祁连藏羊的精深加工、冷链物流项目,以抓党建促援建,带动4个村集体增收,力争让4个村集体的年均收入不低于30万元。
“我想通过党建共同体模式,发挥好企业的市场加工优势,利用好海北州的资源优势,做好结合文章,实现养殖户和加工企业之间的有效衔接,促进一二三产业、农牧民企业共同增收。”冯玉在说。
今后,市委统战部将继续严格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助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部署要求,培育引导更多先锋人物,大力改善少数民族聚居区民生和社会事业,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打造一种可推广、可复制的民族工作“滨州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