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展遇到难题,改革创新便是利器。今年以来,博兴县深入贯彻省市部署,结合实际,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加快建立更加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更加灵活实用的开发运营机制、更加激励竞争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促进博兴经济开发区“瘦身强体”,推进博兴经济开发区改革创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破茧重生,重塑管理模式
2019年6月,在滨州市推进开发区改革工作试点之初,博兴经济开发区并没有列入试点,但是,此时博兴县已经成立开发区改革专班,将开发区改革列入重点工作。改革伊始,博兴县委书记李守江表示,开发区经济占到全县70%的经济总量,改革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全县高质量发展目标,必须超前谋划、超前部署、超前推动,以管理机制、用人机制、运营机制、奖惩机制等方面为改革重点,建新章、立新制,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
开发区要想“破茧重生”,管理体制改革是重中之重,也是其他改革得以开展的基础。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博兴经济开发区推行“管委会+公司”体制,按照“大部门、扁平化”管理要求,对原有“四局两办四中心”10个机构归并整合为5个工作机构。围绕博兴优势产业,建立精细化工、新材料智厨、战略新兴3个产业公司和城建、投融资、科创3个平台公司,承担开发区开发运营等职能。
博兴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苏涛表示,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加快建立更加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更加灵活实用的开发运营机制、更加系统集成的政策支持体系。
苏涛说:“开发区实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将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实现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促进开发区回归本位,发挥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功能优势,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与此同时,党工委也坚持当好‘店小二’,优化营商环境,为入驻企业做好服务。”
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开发区聚焦主责主业,构建了“领导小组+指挥部+工作专班”的推进模式,各工作专班实行实体化运转,围绕双招双引、低效能企业处置、京博新旧动能转换项目等中心工作列出时间表、路线图,集中攻坚、挂图作战,切实发挥开发区经济发展“火车头”作用。
新机构组建后,管委会主动“走出去”,先后到长沙、杭州、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与立邦、诺力昂等企业对接,敲门招商,同时“请进来”招商,对接中电产融、谷川联行、澳泉医疗等企业7次。截至目前,共完成境内到位资金9.54亿元,境外3138万美元。
砍掉藤蔓,聚焦主责主业
多年来,博兴经济开发区辖区人口日益增多,社会管理任务日趋繁重,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日渐凸显。发挥开发区经济“主引擎”作用,就必须“砍掉”阻碍发展的“藤蔓”。
为了聚焦主责主业,剥离社会管理职能,博兴经济开发区还与城东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8个县直部门签订了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交接书,理顺开发区与属地街道关系,并对涉及的征地拆迁、城市管理、脱贫攻坚等20项社会事务管理职能进行了剥离。另外,将7项开发运营职能剥离至开发区产业公司和平台公司,保留经济管理职能18项,公布权责清单事项23项。
“虽然,省市相继出台文件锚定了改革的方向和重心,但是,如何去改、怎样改,这必须还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逐个突破关键性问题。”博兴县党员服务中心主任刘艳军表示。刘艳军所在专班承担着整个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起草和调度,亲身经历了这一改革过程的艰辛和困难。
为了有效服务好和解决好企业用地审批服务,刘艳军工作组分赴省内省外多个地方“学习取经”,在学习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制定了“帮办代办”+“逆向评价”相结合的开发区用地服务措施。(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