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三个老太太和一个老头儿的故三个老太太和一个老头儿的故事事
——为重阳节而作
  ◎李光荣
  三个老太太和一个老头儿,隔得远着呢。谁都挨不着谁,得一个一个地说。
  先说姜淑梅,一个闯关东的山东人。她生于1937年,历经战争和灾荒,贫困与饥馑,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但不识字,是文盲。
  1997年,她60岁,开始“扫盲”。认了字,想写作。从2012年起,年过七十,开始写。写什么呢?就写自己的经历。怎么写呢?实话实说。自身经历的事还不好写吗?她如数家珍般回味洋槐叶子、桑树叶子、臭椿叶子、榆树叶子的不同口感,记录裹脚、放脚、守寡、改嫁、跪门等乡村习俗,描摹“烧成灰都认得”的一个个人——那流动不居年代里的众生相。日积月累,居然有了十万字。后来印成了一本书——《乱时候,穷时候》。有人评价,这本书,写出了令人潸然泪下的小民往事,每句话都钉在纸上,每个字都戳进心里!书里的故事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之前,这些带着体温的记忆,非亲历者不能说,是真正的民间述史。
  再说另一位老太太,是河南人。她从农村来到广州儿子家,照看三岁的小孙女。她给孙女讲家乡的故事,讲自家种植的山楂树:山楂果果是红的,叶子是绿的……但小孙女怎么也想象不出它的模样,她没离开过城市,没见过乡村的果树。孙女正用蜡笔在纸上涂抹,老太太顺手拿起蜡笔,在白纸上画出了山楂树,把果子涂红,叶子涂绿,孙女一下就看明白了。
  为了让小孙女知道农村的景象,老太太开始画乡下老家。她说:“孙女要我画啥,我就画啥。”从第一幅“红果绿叶的山楂树”开始,不知不觉,老太太用蜡笔、水彩笔画了100多幅画,有山有水,有老房子、乡村小路、袅袅炊烟,更少不了驴马牛羊,鸡鸭小鸟。田埂上的花花草草,别人把它们踩在脚下,她却一直记在心上,一年四季都在她心里生长着。在她的画里,色彩就是感情,线条勾勒的都是记忆。出版社看中了这些画,给她出版了,叫《梵高奶奶的世界》《俺们农村》。这些多姿多彩的乡村绘本感动了许多人,触动到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那一部分。人们叫她“梵高奶奶”,几乎忘了她的名字——常秀峰。
  我还想起了一位传奇的美国老太太,她就是七十七岁开始画画的摩西奶奶——安娜·玛丽·罗伯逊·摩西。我去纽约格林威治村的时候,寻找过她的农场,早已渺无踪迹。她1860年出生在那里,一生都没离开她家的农场。七十多年里,她的双手被擦地板、挤牛奶、装蔬菜罐头等琐事所占据,直到七十六岁才因关节炎不得不放弃这些劳作,开始绘画。她最早临摹明信片,以明快的手法和大胆的色彩运用获得了成功。1940年,摩西八十岁时在纽约举办个人画展,引起轰动。二十多年的绘画生涯中,她共创作了1600幅作品,百岁以后,还创作了6幅作品。
  在华盛顿国立女性艺术博物馆,举行过一场名为“摩西奶奶在20世纪”的画展,其中一张明信片尤其引人注目,它是摩西奶奶1960年寄给一位名叫春水上行的日本青年的。上面有摩西奶奶画的一座谷仓和她亲笔写的一段话:“做你喜欢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春水上行从小喜欢文学,很想从事写作,可繁忙的本职工作却使他无法写作。眼看就三十岁了,是维持现状,还是干自己喜欢的事?他给远方的摩西奶奶写了一封信,盼望得到她的指点。已满百岁的摩西奶奶对这封有关人生问题的来信很感兴趣,立即回复。春水上行,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日本作家渡边淳一。
  最后讲一个著名老头儿的故事。张中行这个名字之所以著名,是他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在他80岁以前,谁听说过这个名字呢?1985年,他76岁,还没开始写文学作品,只出过一本和中学生谈作文的《作文杂谈》。张中行一生坎坷,1969年60岁了还被送到安徽凤阳干校接受“劳动改造”,伙伴们每天早上喊他:“老张,起床,烧锅炉了!”1971年,62岁的张中行被遣送回河北香河老家,乡亲们对他不错,生产队不给他派重活,整天背一粪筐,给生产队捡粪。直到1979年,他73岁时才被召回城。“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73岁是中国古话说的第一个“死亡线”。然而阎王不请他,他自己也不想去,这个处于“死亡线”上的古稀老人开始了新的生活历程。
  1982年,张中行开始涉足文学——散文。有识货的杂志编辑喜欢他的散文,就采用了,给人说这是一个“老学者”的文章。别人冷笑道:“什么老学者啊!我知道他,就是一个退休老人。”没名气,要受气,但他不生气。许多杂志退过他的稿,并且附封希望他“写点儿有意思的文章”。张中行一切照旧:写什么文章照旧,怎么写照旧,他不管别人什么意思,自己觉得有意思就行。此外,写字的桌椅也照旧,藤椅缠满胶布,桌面木板开裂;甚至那身行头——洗得发白的斜纹布蓝中山装也照旧。他不会因为别人的偏好而改变自己。
  这就是大家气派:有定力,有底气,沉得住气。可,本身的重量在哪儿呢?1986年,张中行77岁,他第一本散文集《负暄琐话》出版。1992年,26万字的《诗词读写丛话》出版。此后一发而不可收,陆续出版了《负暄续话》《文言与白话》《佛教与中国文学》《谈文论语集》《禅外谈禅》,到《负暄三话》和《顺生论》出版的时候,在华语世界卷起一股强劲的“张中行旋风”。这还不是这部人生奇剧的高潮,接着出版了《说梦楼谈屑》《横议集》《说书集》;1996年,在处女作《负暄琐话》问世10年之际,他又完成了“思想自传”——《流年碎影》,把“张中行热”推向了高峰。这一年他87岁,以后又写了10年,而且越写越好。有那么丰富的生活阅历,那么丰厚的知识积累,还愁写不出有滋有味的好文章?俗话说“姜真是越老越辣!”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