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滨州通史
滨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李象润李沈阳等
  《滨州通史》全书共四卷145万余字,采用通纪、典志、人物相结合的记述方式,全面记述了滨州8000余年的文明演进历程,填补了滨州没有通史的历史文化空白。
  全书分为先秦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宋金元卷、明清卷、民国卷,涉及从先秦至民国时期滨州市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地理、思想、文化、宗教、教育、科技、风俗、文物、文学、艺术、社会、人物等诸多方面,凡历史时期有特点、有影响、有贡献者,均载录其中。可以说,该著内容之丰富,资料之充盈,堪称为滨州历史文化之集大成者。
  作为对滨州历史的第一次系统学术梳理和著述,《滨州通史》的编著工作带有很多开拓性和探索性:
  首先,《滨州通史》是第一部有关滨州历史的通史性著作,是滨州历史研究史上的一项里程碑式的成果。其次,《滨州通史》在体例上博采众家之长,同时更注重从历史的实际出发来研究、记载相关问题,既实现了各卷内容的有机统一,又兼顾到了各时代内容的多样性。在编纂过程中,贯穿了通史性著作的编纂理念,尽可能地将相关史实介绍清楚、全面。同时,又展现了当前学术研究的相关成果,将作者对有关问题的思考融入其中。《滨州通史》是一部凝聚集体智慧的创新性成果,实现了地方历史研究者之间的协同合作与创新,实现了研究队伍的优势互补。
  在充分论证和研究的基础上,《滨州通史》提出了很多创见:
  1、滨州是齐文化的发祥地和源头
  《滨州通史》首次明确提出滨州是齐文化的发祥地和源头。李学勤在序中说:“姜太公建立齐国是从中原地区,顺流而下,在济水下游,今黄河两岸的滨城、博兴一带建国的可能性最大,而从陆路到临淄直接去建国的可能性极小。”齐国建国首选在位于古济水下游的薄姑故地,即今博兴、滨城一带。到了齐献公时,其都城才开始由古济水下游的滨州一带迁往东南的淄河西岸的临淄,而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相应地转移到临淄一带。
  2、三条横贯中原与海岱地区东西交通大道的形成
  至少到商朝晚期,山东北部便形成了三条横贯中原与海岱地区的东西交通大道,滨州也成为其中最为重要的节点之一。古黄河及古济河是其中贯通东西的两条主要水道。在河济古道的南边,鲁中山区的北麓,也至迟于商代晚期形成了一条横贯中原与海岱之间的陆路交通大道,邹平正处于这条“东西古道”的中心位置。
  3、最早的滨州人从哪里来
  在距今8500年前的后李文化时期,滨州南部山前丘陵地带即出现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在此后长达5000多年的时间里,滨州先民由南向北艰难开拓,跨过现在的小清河、黄河,到达北部沿海地区,直至覆盖整个滨州大地,为中华远古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大禹在滨州治过水吗
  滨州古属《禹贡》“青”“兖”之地,“禹疏九河”的故事许多发生在滨州一带。当时九河的主要入海口就在今天滨州无棣一带。可以说,滨州是大禹治水的主战场。
  5、东夷人创建了多少方国
  滨州在龙山文化时期已进入邦国林立的时代。夏商周时期,滨州大地上更是存在着众多大大小小的方国:时、邹、鸠氏、逢国、北齐国、薄姑国、落姑、有鬲国、斟寻、斟灌、夫于、於陵、重氏国、甾国等。
  6、滨州的行政区划成型于何时
  后周显德三年,割渤海、蒲台两县置滨州,治渤海。五代新置的滨州由渤海、蒲台两县组成。今滨州地域在五代梁、唐、晋、汉大部属棣州。棣州和滨州的先后设置,奠定了今天滨州的地域范围和发展基础。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