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高职贫困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滨职实践
陈秀香 张云仙
  有研究显示,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特别困难学生的比例在5%―10%左右。帮助这部分学生顺利就业、摆脱贫困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落地见效的重要举措。多年来,滨州职业学院以精准扶贫思想和理念为指导,对高职贫困生的就业能力培养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内容“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核心问题,滨州职业学院构建了高职贫困生的就业能力培养体系。
  扶持谁:建立高职贫困就业能力培养档案
  以《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等国家规章制度为依据,在对贫困生一对一的访谈调研基础上,建立了高职贫困生就业能力培养档案,包括致贫原因、自我效能感、工作价值观、职业兴趣、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内容。
  谁来扶:建立政府、企业、学校和贫困生“四方联动”机制
  认真梳理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涉及的相关主体,厘定各主体的不同的责任和任务,建立了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联动的高职贫困生就业能力培养机制。
  政府部门:按照国家对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行的“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担、政策导向明确、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的基本原则,完善各种资助政策,落实各项政策,如创新创业基金、求职补贴、落户政策、融资政策和小额贷款政策等。
  企业:与学校精准对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奖励实习优秀的大学生,资助生活困难的大学生。接收贫困大学生到企业勤工俭学,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了生活费用,提升了贫困大学生的工作和就业能力。贫困大学生通过在企业勤工俭学、实践工作,了解企业文化,一方面达到了识岗、融岗、跟岗、顶岗的目的,促进了学生由学徒到准员工、员工的身份转变;另一方面,通过勤工俭学将日常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使得企业的资助过程转变为学生全面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技能,维护了学生的自尊,既培养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又塑造了学生的健全人格。
  学校:负责组织职业技能知识的培训和教学,实现“强能、扶志、助学”。一是对贫困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让贫困生掌握专业的技能和知识;二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三是进行相应的职业规划指导、心理疏导、心理教育,帮助其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方向,减少资助依赖,激发乐观奋进的精神;四是落实国家的助学金政策,按照优先顺序合理发放助学金,减少学生因为资金问题而退学;多使用勤工俭学、有偿资助等方式,减少学生依赖心理,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五是举办各种比赛,例如简历大赛、创新创业大赛、面试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掌握求职技巧,提高就业能力。
  学生:借助国家相关政策,在学校、企业共同培养下,努力健全人格,夯实能力,力争靠自己的奋斗改变命运。
  怎么扶:高职院校培养贫困生就业能力举措
  课程分类设置:根据贫困生职业发展目标和企业岗位需求,从专业课程的学习到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心理素质训练、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职业能力核心课程的学习,对课程进行“分类”设置。以土建类专业为例,把贫困学生的课程分为以下几类:通用类课程、艺术设计类课程、企业管理类课程、土建研究类、专升本类课程、公务员类课程、订单式课程。每一类课程又分为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课程。
  管理凸显“针对性”:根据贫困大学生的已有就业能力和企业岗位的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制定教学管理策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构建针对“差距”的“个性化”的教学管理体系。
  日常采用“共同学习+个性培养”的教学形式,提高贫困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土建类专业为例,在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室,由专任教师和辅导员负责对全体学生实施教育教学,指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除此之外,根据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方向和就业能力特点,由专任教师、辅导员、企业导师、实习教师、班主任负责,通过网络资源学习、兴趣小组、团体心理辅导、各种社团等形式,面向贫困生进行互动答疑,“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贫困生个性化的“量体裁衣”式的就业能力培养。
  如何评估:就业能力培养后评估机制
  学生入职后,学校到企业追踪回访贫困学生的自我满意度以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衡量精准扶贫视野下高职贫困生的就业能力提升的有效性。针对反馈回来的结果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有效性。依次循环往复,形成良性循环。(作者单位:滨州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