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抢抓国家战略机遇 建设黄河明珠城市
王富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黄河沿线考察调研。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黄河并在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不懈奋斗。滨州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更应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争当排头兵、展现新作为,真正把黄河打造成人民的幸福河。
  做好“绿”的文章,打造黄河生态保护新样板。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作为首要定位,把保护和修复流域生态环境放在突出位置,并提出保护修复黄河三角洲湿地、建设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发展目标。滨州应立足区位特点,借势战略机遇,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各项工作。聚焦水资源保障,高效用好黄河等入境河水,截蓄利用雨洪水,保护性开采地下水,稳定好多水源供水格局。聚焦水生态修复,深化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协同推进流域治理、生态修复、绿化工程,改善修复河流地貌、生物群落多样性,着力打造水清林茂、人水相宜的水生态文明样板城市。聚焦水沿岸保护,统筹河道、岸线和滩区生态建设,保护河道自然岸线,完善河道两岸湿地生态系统,建设集防洪护岸、水源涵养、生物栖息等功能为一体的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
  做好“治”的文章,打造黄河长久安澜新示范。黄河自古善淤、善决、善徙,“治理黄河、除害兴利”既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黄河滨州段河床高出地面5米,大堤高出地面10米,“二级悬河”的不利态势长期存在;黄河流势不稳,河床游荡严重,部分控导工程及引黄涵闸等穿堤建筑物老旧失修,存在险工溃堤等安全隐患。要进一步提升黄河防洪能力,加强分洪道、蓄滞洪区和排涝泵站建设,实施引黄干渠河道疏浚、河堤淤填、险工加高改建等系列组合工程,提升黄河及小清河等骨干河道防汛抗洪能力。推进西海水库、黛溪湖水库、三角洼水库等引黄水库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加快鲁北水库建设,恢复提升芽庄湖、麻大湖蓄滞洪区分洪功能,增强疏涝排洪蓄水能力。要进一步提升洪涝灾害综合防御能力,实施城市防汛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城区水系贯通、管网疏通、雨水泵站管网改造、纳洪蓄调湿地建设,打造自然积存、自然渗透、有序分流的韧性“海绵城市”。
  做好“转”的文章,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标杆。滨州坐拥黄河、濒临渤海,但淡水资源极度匮乏,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65立方米,不足全国1/8,同时,全市节水企业数量、工业重复用水率等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水资源紧缺、“不够用”和用水方式粗放、“用不精”情况同时存在,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迫在眉睫。应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进灌溉水源、输配水等改造提升,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加大抗盐碱、耐干旱农作物育种,推动传统农业向节水农业转型升级。应大力改造节水工业,根据供水能力动态调整工业用水价格,严格控制“两高”项目,推动建立单位GDP耗水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水梯级利用和集中处理,提高重复用水率。应大力推进转型发展,按照“双型”城市建设既定思路,推进完善“五院十校N基地”创新格局,深度融合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以创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提升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做好“娱”的文章,打造黄河文化旅游新地标。黄河源远流长,奔流不息,孕育了中华五千年文明,也滋养了400万滨州人民。作为黄河文化直接哺育者,滨州应发扬区域优势,做黄河文化的坚定传播者。应抓好黄河文化、历史文化等规划传承,以兵圣孙子、帝师杜受田等人文资源,齐东古城、王旺庄枢纽等旧址遗迹,青田旧镇、西纸坊古村等黄河村落,白龙湾传说、英雄唐赛儿等历史典故为重点,梳理集成滨州沿黄文化资源,统筹做好旅游线路规划、书籍影像出版、研学演艺推广等工作,向外界讲好滨州“黄河故事”。擦亮黄河流域旅游品牌,增选黄河沿线文物保护单位,挖掘黄河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利用黄河风景带、黄河楼、十里荷塘等景观,加强黄河“文化+休闲、度假、赛事、养生”等拓展提升,打造“看黄河来滨州”“到滨州必看黄河”旅游名片。(作者单位:滨州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