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推动重大项目建设 支撑高质量发展
本报评论员
  11月16日至18日,我市召开2020年重大项目现场观摩暨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此次观摩亮出了近年来我市双招双引、产业转型升级“成绩单”,也充分展现了各县市区蓄势起势、积势成势的成果。全市上下要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巩固整体成势势头,冲刺收官“十三五”和全年目标任务,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明年和“十四五”良好开局奠定基础。
  重大项目是撬动经济发展的总开关,是牵动全局工作的“牛鼻子”,也是展示滨州经济实力的“头条号”。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无棣县高端渔业装备项目、阳信瑞鑫集团省企业技术中心项目、惠民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京博中聚新材料及配套项目、滨华新材料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现场观摩的10个县市区的27个项目,充分展现出全市上下凝神聚力抓项目、促发展的力度,展示出各县市区发展理念有了根本改变、发展质效实现了全面改观,展现出各级干部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和攻坚状态,坚持“以项目比贡献、以打桩论英雄”的进取精神。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要高层次谋划项目建设。此次观摩中可喜地看到,滨州以价值链为核心,重塑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模式已经形成。邹平魏桥轻量化基地在铝产业价值链延伸上实现重大突破,引领铝产业高附加值产品占比,由去年初的24%提高到46%;愉悦集团正在由纺织家纺向大健康产业快速迈进;京博、滨化、鑫岳等化工新材料项目,将产品结构以化工原材料为主转变为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为主,推动了骨干产业的涅槃重生。聚焦群众所需,一批重点民生项目加速补齐民生短板,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保障能力,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滨州是靠实体经济发展起来的,还要依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乃至2035年的远景目标,必须向夯实实体经济发力。要善谋产业生态,积极引进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形成产业生态完善、协同配套良好的区域产业生态圈。要善谋产业效益,更加注重项目的投资规模、科技含量、市场前景以及带动能力。要善谋就业民生,着力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要善谋国家战略和重大政策对接,主动研究、主动对接、主动争取,下好“先手棋”。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要打造科创平台。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搭建科创平台、建设“双型”城市作为“头号工程”来抓,区域应用型科创高地加速崛起,这与此精神要求完全契合。这次观摩的渤海先研院、魏桥国科研究院、魏桥轻量化中试基地等项目,集聚高端科技资源,融合创新创业生态,填补了滨州公共研发服务平台的空白,打造了科创平台的样板和标杆。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科创支撑,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让创新成为引领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变量。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要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看项目就是看干部,看干部一定要看项目”,我市坚持把项目推进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试金石”,在重大项目攻坚中检验干部素质能力。重大项目招引和建设,需要一批有专业知识、专业思维、专业能力的干部,“三专”干部也代表了地方发展的环境。要提高干部沟通策划和专业招引能力,以满满的感染力做好项目招引和落地。要提高标准、明确定位,充分展现“走在前列”的精气神,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在状态、有效率,通过真心服务营造一流的环境,以高素质干部队伍保障高质量发展。
  重大项目建设为我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态势持续稳定,全面起势、加快成势的步伐稳健有力提供了支撑,全市上下要提高改革攻坚能力,齐心协作、担当作为,全力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尽快建成、尽快见效,为明年巩固成势、乘势而上和高质量发展增添后续动力。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