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3日,《滨州日报》一版报道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光峰亲赴禹里乡指导对口援建工作。 ▶2008年5月15日,《滨州日报》一版报道了《我市30名消防勇士驰援四川灾区》与《我市全力以赴支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的消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市抗震救灾、援建汶川工作自此全面展开。 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管林忠 隆卫 通讯员 冀溥 袁振鹏
翻开滨州的历史,很长一段时间里自然灾害频发、缺粮少吃、经济落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滨州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接受援助到援建汶川、结对奉节、对口祁连,通过自身发展,滨州已有相当实力去支持和帮扶贫困地区。
援建汶川滨州获赞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导致近7万同胞遇难,30余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地震发生后,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迅速组织开展了历史上投入力度最大的抗震救灾工作。按照省里统一部署,我市承担北川新县城的河道治理工程和对口援建北川县禹里乡(现为禹里镇)任务。
禹里乡作为北川县第二大乡镇和政治副中心,历来是绵阳经北川西去茂县、北上松潘(黄龙寺、九寨沟)的交通要道和重要商品集散地,灾难共造成283人死亡,1260人受伤,13000间房屋倒塌,8座桥梁损毁,加之地震引发的唐家山堰塞湖淹没次生灾害,导致直接经济损失22.4亿元。
5月14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全力以赴支援四川等灾区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并成立全市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支援灾区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
5月15日,我市一名副市长带队,率30名消防战士组成救援队赶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
5月17日,滨州第一支医疗救援队赶赴四川地震灾区。
5月19日,滨州援川协调领导小组成员赶赴北川。
5月22日,由10辆大型运输车组成的车队载着滨州首批支援地震灾区的百套彩钢板组合房从博兴启运绵阳。
6月下旬,滨州援建前线指挥部组建成立,开展紧急援建任务,对中小学临时板房进行选址、规划、建设,堰塞湖水退后进行消杀防疫。
7月22日,新一批人员入川。“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对此,新一批入川人员有深刻体会。他们从绵阳出发,乘车经江油转向北川县都坝乡,随后搭乘当地摩的,途经新开通的“都白路”到达白泥,又步行来到桐梓坝(禹里乡下游的唐家山堰塞湖渡口),改乘冲锋舟直奔禹里。一路上,随处可见地震造成的巨大路面裂痕和刚刚从山上滑落下来的土石碎块,不时阻碍前行。乘坐冲锋舟行进在唐家山堰塞湖中,两岸可以看到被水淹没的盘山公路,一半在水下一半在山腰,高大的柳杉仅露出几枝树梢儿,被淹致死的牛羊等漂浮在水中,偶尔经过水下被淹没的村镇,眼前的一切让大家感到一阵阵酸楚。
中小学校舍全部倒塌,尽快解决五六个乡镇数百名学生的上学问题成为当务之急。但是禹里乡因唐家山堰塞湖淹没,中小学板房建设时间相较其他地方晚一个月,7月中下旬才开始选址规划,加之绵阳通往禹里的山路因山体滑坡阻断,需绕行江油、平武、松潘、茂县等地,绕行路程近700公里,原来仅2小时的路程需近20个小时,且全部为山路,地势险峻、余震不断、山体滑坡频繁发生,材料运输非常困难。距离开学时间越来越近,为缩短工期,我市援建人员一边在板材生产地按照尺寸完成板材和配件制作,一边昼夜不停地整地形、打基础、搞浇灌,同时有一支专业技术队伍对板房进行组装和室内设备采购和安装,凭借这种复合式施工方式,硬是赶在开学之前使新建中小学板房达到入驻条件。
8月下旬,我市援川工作重点转入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和场镇规划及建设项目对接设计阶段。9月20日至22日,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光峰亲赴禹里乡指导对口援建工作,并与当地党委、政府和我市援建队伍一起研究工作方案。张光峰指出,要把禹里乡灾后重建作为我市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对待,一旦条件具备迅速开工,确保群众安全过冬。
随后,市援川前线指挥部结合当地风俗特点,编制了《禹里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技术指导和工程监理方案》。11月初,我市援川前线指挥部按照“恢复到震前水平,达到建设标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原则,提出了石纽街、老街、卫生院、敬老院等9个援建项目,并经禹里乡政府与北川县有关部门审核通过。同时,为突出援建工作的连续性,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市援川前线指挥部工作人员由轮换制调整为固定制,并分别从无棣、沾化抽调两名副县长任副指挥,从建设、建管、财政、公路等市直单位以及滨城区抽调了10名业务骨干组成了市前线指挥部。
春季是施工的最佳时期。2009年3月6日,全市援建工作动员会议召开。按照市里统一部署,我市援建禹里乡的9个项目由6个县区负责。各责任县区立即行动,组织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进驻禹里乡后,却因唐家山堰塞湖海拔水位线问题迟迟无法开工。我市援建禹里乡项目的开工建设问题,成为前后方及社会关注的焦点。
2009年5月6日,时任绵阳市委书记吴靖平,绵阳市委常委、北川县委书记陈兴春到禹里乡调研。我市援川前线指挥部作了全面汇报并提出建议:广大群众无家可归,已在帐篷中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眼下又是春夏之交,重建刻不容缓。为百年发展大计规划山河治理方案固然重要,但是现在应该更多地关注灾民的生活重建问题。此建议受到了绵阳市委的重视。6月9日,时任滨州市委书记邓向阳亲赴援建前线,就援建工作与绵阳市委书记吴靖平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以人为本”的援建理念,最终决定禹里原址重建,海拔水位线723米以上的援建项目开工启动。
为全面推进永久项目援建工作,我市援川人员通盘考虑,在雨季到来之前储备好大宗施工材料,克服迁占与雨季带来的困难,不等不靠自我加压,“白加黑”“5+2”,抢回了因堰塞湖水位不定所耽误的时间。项目历时近5个月基本完工,达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成为援建前线乡镇全山东省第一名,并适时进行了整体移交。
做好乡镇援建的同时,2009年7月,我市援建北川新县城的安昌河综合治理项目(北段)也同时启动招投标工作。该项目位于北川新县城西侧,贯穿新县城南北,是北川新县城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川新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工程分为河道治理、河堤衬砌、两岸景观绿化及配套项目,有着供水排水、防涝泄洪功效,是衬托美丽新北川的一道亮丽景观带。
经过精心筹备,11月该项目正式施工。河道施工有其自身特点,只能在枯水季节实施。为赶到雨季到来之前完工,我市将工程分解为多个施工标段,开展施工竞赛,并制定了《滨州市安昌河综合治理项目工程进度和质量奖惩办法》。实行一周一评比,发现问题立刻整改。1000多位施工人员不分昼夜奋战在安昌河两岸,历时5个多月的时间,于2010年5月顺利通过北川建设部门验收。
“从紧急救援到恢复重建的一千个日日夜夜里,我市派往援川前线的一批批同志所经历的艰险难以言表。饮食无着落,夜宿在路旁。临时搭建的帆布帐篷既是指挥部会议室和办公室,又是援川人员的宿舍。昼夜40多度的温差,加之水土不服极度不适。夏季闷热潮湿瘴气滋生,蚊虫叮咬,大家不同程度地染上蜂窝性组织炎,奇痒难忍,有的同志无奈之下,用水果刀将疙瘩刮破,再搓上盐巴,用清水冲洗后才能睡一觉。余震不断,时常夜间被惊醒。路况差又经常发生滑坡与泥石流,每次进出禹里都冒着相当大的危险。一次从禹里去茂县的途中,仅几秒间就差点车毁人亡。但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大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工作激情,不怕苦不怕累,以顽强的毅力奋战在援川一线,圆满完成了各项援建任务。”原滨州市援川办副主任、援川前线总指挥张英锋说。
辛勤的付出换来丰硕的成果,我市援建项目不仅确保了政治、人员、资金、工程安全,还在工程质量评审中全部达到了优质工程,并获得“天府杯”“泰山杯”“绵州杯”等6个奖杯。期间,部分援建人员荣幸地受到了党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结对奉节扶贫协作
自2010年,确定我市扶贫协作重庆市奉节县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对口支援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部署要求,建立定期交流和互访机制。
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赴协作地区考察对接,实地考察援建项目,与受援(协作)地区党政领导干部共同研究协作计划。为强化人才支援,我市选派1名优秀副县级干部、1名优秀科级干部赴奉节县开展扶贫协作工作,选派教育系统6人、卫生系统15人、农业系统1人共22名专业人才到奉节县开展支教、支医、支农工作,均获得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好评。2018年,又一次接纳奉节县6名同志到我市县区挂职锻炼,10名青年干部到市委党校接受为期一个月的培训。
为积极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我市投入帮扶资金600万元,建设完成援建奉节县兴隆镇三桥村移民新村项目,并有2对学校结对,建立协作关系。创新劳务协作形式,我市与奉节县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发布滨州企业用工需求,为奉节县群众提供稳定可靠的就业渠道。
针对奉节县产业实际,重点加强农业和旅游产业等一、三产业合作。我市商贸流通重点企业与奉节县脐橙办签署产销对接销售脐橙协议,设立“农超对接”专柜为奉节县贫困村、贫困户展销脐橙。市旅发委与奉节县旅游局签订了“万名滨州人游奉节”及两地景区门票互免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多渠道开展市场宣传推介,实现万人游奉节目标。两地居民可在滨州市23个景区、奉节县14个景区享受互相免收门票的福利。
2016年,我市制定了《滨州市扶贫协作重庆市奉节县专项规划》(2016—2020年),并在扶贫协作基础上,确定经济条件较好的邹平与奉节实施“携手奔小康”行动,确定经济强县博兴县与深度贫困乡镇平安乡,博兴县兴福镇与深度贫困村平安乡桃树村,建立市对县、县对县、县对镇、镇对村的多层次结对协作关系,提高扶贫协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每年从市财政预算划拨专项资金,为奉节县“持续输血”。截至目前,协作奉节县资金4713万元。2019年、2020年,滨州市对奉节县的协作资金将按不低于10%的比例逐年递增,用于当地民生、生态、高山扶贫搬迁等协作项目。
对口祁连交流合作
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从2012年,我市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这是我市在协作重庆奉节的同时,帮扶的另一个西部县区。认真贯彻各级援青工作部署,我市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项目、带着使命做好对口援建工作,服务祁连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两地交流合作。
2017年,我市7个县区又分别与祁连县7个乡镇签署了结对协议,形成了“一对一”精准帮扶机制,并制订了《滨州市助推祁连县脱贫攻坚工作方案》。
精准对接,产业扶贫。根据祁连县畜牧产业规模较大的特点,充分发挥滨州肉牛产业优势,实施“千牛万羊进山东”项目,推动精准对接,实现合作共赢。阳信县借箭牛业公司与祁连县达成了“千牛万羊”(即1000头藏牦牛和10000只藏系羊)活体收购协议,2017年共收购30万只藏系羊。阳信县借箭牛业公司在祁连县注册了千牛万羊牧业有限公司,租赁祁连县野牛沟乡1万亩草场,将产业扶贫办到了受援地区。
情系青海,爱撒祁连。我市还开展了慈善光明行白内障公益救助项目,派出专业医疗团队,投入资金80余万元,免费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52例,受到了当地活佛和民众最高礼节的致谢和赞誉。落实资金支持,注重民生帮扶。截至目前,我市援助祁连县资金2390万元,用于“三基阵地”“乡村垃圾清运设施购置”等当地重点项目和民生基础设施建设。
人才支援,挂职交流。我市先后分两批选派9名同志赴祁连县挂职,任期3年。2017年,海北州选派5名干部来滨挂职,分别任副市长、副县(区)长等职务,加强了两地的联系对接。坚持顶层设计,帮助祁连县编制《祁连县主城区城市设计》等6个规划项目,培养工程技术人员4名,成为海北州第一支掌握现代测绘技术专业队伍。2018年5月起,祁连县选拔百名优秀年轻干部和专业人才,分两个批次来滨州分别进行为期两个月和一周的挂职锻炼、业务培训,是祁连历史上选拔层面最广、参与规模最大、涵盖专业最多的一次外派挂职培训。
教育援青,谋划长远。为提高祁连县民族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在县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援青人员制订了三步走改革方案,实施了机制与考评制度顶层设计改革,学生成绩大幅提高,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和赞扬,被山东省援青管理组树为典型。自2015年,在滨州市一中开办“民族班”以来,共接纳了120名来自海北州的学生。从2017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优选14名教师分别赴海北州、祁连县支教。2018年,我市又向祁连县民族中学捐赠了价值50万元的125台笔记本电脑,通过滨州援青组送到了每一位教师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