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丁春贵通讯员史贝贝
日前,我市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提升“渤海英才·海纳工程”强化人才引领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滨州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试行)》《滨州市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实施办法》《滨州市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引进高层次人才奖励支持办法(试行)》《滨州市“海纳工程·百企引智”示范引领行动实施办法》(以下简称“两个意见、四个办法”),进一步升级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优化人才政策环境。就“两个意见、四个办法”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政策亮点、亮点举措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办主任王亨波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我市出台“两个意见、四个办法”的背景和目的意义是什么?
王亨波: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最具活力的发展要素,也是未来发展的竞争焦点。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这是对人才工作形势的重大判断,也是新时代推动人才发展的行动指南,特别是从人才支撑发展到人才引领发展,这是对人才工作总定位的重大改变,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明确了定位和目标。
当前,国内各大中小城市纷纷发布“人才新政”,优惠力度前所未有,人才竞争愈演愈烈。可以预见,新一轮“人才争夺战”将会深刻影响当前发展形势,重塑未来区域经济格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来,召开全省“双招双引”大会,吹响了“双招双引”的冲锋号,陆续出台系列人才政策,推动各市想方设法拼抢“第一资源”。市委、市政府也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提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实施“渤海英才·海纳工程”,全市人才工作也不断实现新突破,2017年被评为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面对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各地共同发力抢夺人才的严峻挑战,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加强人才战略顶层设计,以制定人才政策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们从5月份启动了人才政策起草工作,广泛调查研究,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反复研究论证。经过市委、市政府多次会议研究审议,12月12日“两个意见、四个办法”正式印发实施,这是我市历年来人才政策突破性最大、含金量最高、惠及面最广的一次,以最大的诚意向各方英才发出了招贤纳士的“英雄帖”,为加快集聚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记者:刚才,您提到今年省委、省政府专题部署了“双招双引”工作,把“双招双引”工作提升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那么我市如何在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工作中寻求结合点?
王亨波:招商与招才应当是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好项目会吸引人才聚集,人才的汇聚也会吸引更多新项目落地。实践证明,招才就是招商,引智堪比引资。全省“双招双引”大会以后,市委、市政府也迅速行动,相继召开了部署会,举办了一系列重大活动,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策划储备并签约落地了一大批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这次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工作的实施意见》,就是围绕做好“结合”文章,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统筹谋划的问题。提出市、县将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工作同步谋划,每年确定一批“双招双引”重点项目、重点任务,发布“双招双引”项目清单,统一对外宣传推介。二是平台共享的问题。从制度上要求在招商引资平台上同步开展招才引智,在招才引智平台上同步开展招商引资,发挥各类资源平台最大效益。三是力量整合的问题。梳理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方式和渠道,设计了产业招引、企业招引、委托招引、专业招引、“飞地”招引等多种招引方式。探索成立“5+5”十强产业工作专班,组建“双招双引”工作队。四是统一领导体制的问题。成立市“双招双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市“双招双引”工作,研究重大事项、解决重大问题。市级领导带头开展“双招双引”。制定高质量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考核办法,探索建立专项述职制度,凝聚强大合力。
记者:对比我市以往人才政策,对比各地竞相发布的人才新政,我市新政有什么突出特点?
王亨波:对比2016年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实施“渤海英才·海纳工程”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若干规定》,我市人才新政应该是在保持连续性基础上的“升级版、2.0版”,在目标导向上进一步聚焦产业发展,在支持政策上进一步升级拓宽,在引才育才机制上进一步健全完善,但最突出特点是在工作措施上进一步凸显差异化。相对先进地区,我市在自然禀赋和基础条件、交通等诸多方面还处于天然弱势,引进人才拼资金、拼待遇、拼资源我们没有优势,只能剑走偏锋,实行错位发展。一是更大力度支持柔性引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提出挂职、机构共建、项目合作、技术入股、投资创业、离岸服务等多种柔性用才方式,制定经济补助、政治待遇、社会荣誉、精准服务等多方面支持措施。二是赋予人才更大资金支配权。在资金用途上,更加明确为人才补助,由专家本人支配,将有限资金用到刀刃上,更好调动人才积极性。三是人才存量增量统筹考虑。政策设计上前后衔接、统筹考虑,对新引进人才及原有人才统筹兼顾,防止“引来女婿、气走儿子”。比如,在博士、硕士补贴方面,对2017年引进、已享受补贴的,可继续按新政策享受更高的标准,避免一年之间差异过大;同时对2017年前在企业工作、没有享受补贴的博士、硕士,每年择优选拔一批发放一次性补助。同时,对全市教师、医生、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能手等本土人才,实行外出进修有补助、职称晋升有奖励、学历提升有待遇。四是政策涵盖人才配偶和助手。确定人才引进条件时,同步考虑高层次人才的配偶和助手,具备一定条件的可一并简化程序予以选聘,为人才在滨安居乐业解决后顾之忧。
记者:在新政中,进一步加大了对人才的支持力度,主要有哪些支持政策?
王亨波:人才新政更加注重了人才的获得感,大幅提升各种奖励补助标准,应该是我市历年来支持力度最大的一次。在高层次人才方面,对我市自主申报入选或全职引进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及以上层次的专家,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齐鲁杰出人才奖”获得者,一年后作出贡献的,发放补助由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对自主申报入选或全职引进的国家“万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齐鲁杰出人才提名奖”获得者、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及相当此层次的人才(团队),一年后作出贡献的,发放补助由5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引进外国专家获得国家友谊奖、齐鲁友谊奖,一年后根据作出贡献情况,发放补助由5万元、2万元分别提高到20万元、10万元。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博士、硕士、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才等中端基础人才的支持,比如,对到我市自主创办企业或到企业就业的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一年后根据发挥作用情况,每月补助分别由1000元、600元提高到3000元、1000元,经考核认定连续发放5年,而且在滨落户首次购房的,还分别给予20万元、5万元购房补助。同时,注重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我市入选或全职引进的省级以上特级教师、齐鲁名师、齐鲁名校长等,一年后视发挥作用情况发放3-5万元补助;入选或全职引进的省级及以上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临床精品特色专科带头人、省级及以上名中医药专家等,一年后视发挥作用情况发放3-5万元补助,全职引进具有国家队、省队执教经历的教练员,一年后视发挥作用情况发放5-10万元一次性补助,每年最多支持10人。关于技能人才,对新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山东省技术能手的,分别给予5万元、1万元补助;对在企业新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分别给予2000元、3000元的补助。
记者:企业是用人主体,请问新政在激发企业引才聚才积极性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王亨波:就如您所说,企业是引才育才用才的主体,是人才的主战场,是人才发挥价值的主要舞台,只有人才汇聚到企业中去,我市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才会有支撑和保障,经济发展活力才能真正得到激发释放。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制定了工作措施。一是继续深化企业家“双创”引领行动。通过组织企业家参加各种高端培训、高端发展论坛等,引导他们牢固树立人才强企理念,转变发展观念和管理方式。二是开展“海纳工程·百企引智”示范引领行动。围绕全市“5+5”十强产业,筛选100家左右规模大、基础好、重视人才的骨干企业,实行人才政策重点支持、人才工作重点推进,着力打造人才高地、技术高新、产业高端的示范企业。建立企业“人才创新发展指数”发布制度,每年评选“人才强企示范企业”。三是加大激励引导力度。对申报入选或全职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省级及以上重点人才工程人选的,每名人才奖励企业10—30万元,奖励企业主要负责人5—10万元。企业一年内全职引进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数量较多的,最高奖励企业主要负责人5万元。
记者:为促进社会力量引才,引导全民引才,请问我市制定了哪些激励政策?
王亨波:随着高端人才竞争愈来愈激烈,依靠传统的单一的引才方式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优化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引才已成为必然选择。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专门研究制定了《奖励支持办法》,在市场化引才上攻关破题。我们所说的社会力量,主要是指在推荐高层次人才来滨创新创业中起直接、关键作用的中介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规定:推荐全职引进或推荐引进人才入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的,每人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推荐柔性引进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人选,对中介机构按照用人单位支付佣金的20%给予奖励、最高5万元,对社会组织和个人每人分别奖励2万元、1万元;按照引才层次和数量,当年度奖励社会力量最高50万元。同时,还鼓励用人单位通过中介机构精准引才,引进人才入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的,按其引才佣金的20%给予补贴,每人最高5万元。
记者:为破解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才难的问题,我们制定出台了《滨州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试行)》,请您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王亨波:人才的引进合作,包括全职和柔性两种方式。在全职引才方面,进一步降低引才条件,在引进国家、省级重点人才工程入选者等高层次人才基础上,对卫生、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领域具有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奖项或高级职称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还有45岁以下的博士、35岁以下“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硕士、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300名海外高校的硕士等,进一步简化引进程序,提供编制保障。在柔性引才方面,针对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在项目申报、经济补助、政治待遇、精准服务等方面,提出了10条激励措施,全方位引导人才向我们滨州集聚。
记者:人才要引得来,更要留得住,优质的服务保障必不可少。我市为增强人才吸引力,这次新政在优化环境、提升服务上有什么新的措施吗?
王亨波:是的,引才工作,引进是前提,留住是关键、使用是根本。环境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为全力优化我市人才发展环境,我们积极创新人才服务措施和手段。比如,在金融支持方面,实行贷款担保、担保费补助、贷款贴息扶持政策,对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创(领)办企业,由市、县(市、区)政府所属的政策性担保机构提供最高500万元担保支持,并按照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贷款贴息、按担保手续费的50%给予保费补贴,最高5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3年。比如,在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方面,专门制定出台了《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实施办法》,发放“渤海英才服务卡”,进一步明确了24个方面的精细化服务事项,建立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服务专员、健康查体、休假等制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发展良好生态,吸引各方英才来我们滨州创新创业,为加快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小康滨州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