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风雨历程展辉煌硕果累累载史册
——改革开放40年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华丽蝶变

  滨州日报/滨州网通讯员杜湖亭陈宾宾耿敏张海霞
  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滨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是滨城区政府主办的惟一的职业技术学校,始建于1987年,其前身为滨城区技工学校,2008年被确认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9年晋升为高级技工学校。2014年12月滨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滨州市滨城区职业教育中心更名为滨州市中等职业学校,2015年顺利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验收。
  校舍变迁:从“租借教室”到现代化校园
  走进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楼宇展现在眼前,从破旧砖瓦房到典雅大方的新楼宇校舍的变迁,折射出该校职业教育的31年发展历程。
  建校初期,学校一穷二白,先后借用原滨州市轻工机械厂怡心楼、原滨县县委办公楼作为临时校舍,经历了两地办学、艰苦创业的历程。“我们技校关于搬迁建设事宜已是第六次了。”该校校长王树林说。因受政策、资金等多种因素制约,市高级技工学校建设新校一直未能实现。2016年9月14日,《关于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拟使用国有新增建设用地按划拨方式办理土地手续的请示》获批复,要求按程序办理相关事宜。由此,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建设正式拉开帷幕。
  据了解,市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位于黄河十六路以北,东海一路以东,规划总占地面积395.79亩,一期占地221.90亩,建筑面积为112537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学校教室及附属设施将配备齐全,可容纳在校生4000余人。
  截至目前,该校新校区3栋教学楼、3栋学生公寓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学生餐厅一层基本完工,二层三层正在进行水电安装,图书办公楼正在进行内外装修,体育馆外装完成,正在进行内部施工,教学实训基地正在进行内装,景观绿化已完成40%。
  “建设新校是全体师生的共同心愿,必须把校园规划好、建设好,进一步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谈起学校建设,一直在现场坐镇指挥的市高级技工学校党委副书记史文莲说。
  校园环境是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外部条件,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文化内涵。在新校区的校园里,各楼宇、道路、广场、绿化景观的命名别具风格,处处都能感受到“红色教育”的主题元素——三座教学楼分别是韶山楼、井冈山楼、遵义楼,都是以红色革命圣地命名,校园主要道路则是辽沈路、淮海路、平津路、渡江路,以著名战役命名。师生们住在古田楼、瑞金楼、延安楼,吃在西柏坡餐厅,在嘉兴楼学习技能,在南昌楼锻炼身体,在北平楼畅游知识海洋,在新时代体育场锻炼驰骋。最为震撼的是东方红校园广场,广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设计,一尊高12.26米的毛主席雕像耸立在广场正南方,雕像的北面,是用各种颜色大理石铺装的巨幅中国地图,而毛主席雕像坐落的地点,正好位于版图最南端的“曾母暗沙”。在广场的四周和校园的周边,毛泽东诗词通过碑林、书简、小品等各种题材表现出来。教学楼、办公楼内,还设有毛泽东画像展厅、毛泽东书画展厅、老渤海精神展厅、红色记忆老报纸收藏展厅、技校毕业生荣誉展厅等。
  红色校园环境建设,让学生耳濡目染,实现了环境育人。“正在建设中的西广场,将呈现出一个微缩的九曲黄河模型,是黄河文化在新技校的浓缩体现。建成后,红色文化、黄河文化将成为学校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
  育人理念:从“单一技术教学”到实施红色文化育人
  从建校初的纯职业技术教育到现在鲜明的红色文化育人理念,技校教学理念演进经历了很多。1987年学校开始办学,1990年才将德育课作为一门正式课程纳入教学,开始开展德育教育,经过30年的发展演进形成了如今鲜明的红色育人理念。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9月30日,在新校区广场,面对着高高耸立的毛主席雕像,上千名师生齐声高唱,作为祖国69年华诞的献礼。
  经过近一个月的刻苦排练,来自全校七个系部的44支合唱队都发挥出了最好水平。《东方红》、《我爱你祖国》等一首首经典爱国歌曲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恢弘豪迈、悠扬婉转的歌曲,也带动起台下观众的热情,拉拉队的助威声此起彼伏,与掌声、歌声共鸣。
  据了解,每年的“庆国庆·颂祖国”班级合唱比赛,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项传统赛事,不仅彰显了全校学生的艺术素养,更突出展现了学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与祖国共奋进、与学校同发展的时代风采。而学校的这一活动也被“红歌会网”关注,该网站是全国毛泽东思想研究学会开办的官网。《为毛主席雕像·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2500师生唱红歌庆国庆》这篇文章,点击量一路飙升到10661人次,连续24小时位居点击量排名的前二名。
  红歌合唱比赛,是高级技工学校红色教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学校尤为注重红色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列为学生思政课内容。同时,通过开展“学习十九大精神、争做优秀中职生知识竞赛”、“学雷锋、树新风”活动、“纪念毛泽东诞辰124周年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让学生领悟红色教育的精神内涵,将爱国感情转化为认真学习、掌握本领的自觉行动,培养学生养成吃苦耐劳、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教师队伍:从“学生看护”到创新型高素质园丁
  从25名教职工到260余名教职工,教师数量增长十倍有余,教学理念由“满堂灌”到现在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教学全面展开,学校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致力于打造一支创新型高素质教师队伍。
  5月初,一场全校性的英语歌曲大赛上,30余名英语“歌手”登台过了一把才艺瘾。虽然是一次教学创新、一次小规模的比赛,这个“金点子”却给滨州高级技工学校的学生带来不小的变化,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让英语课堂教学“动”了起来。“该做法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谈起英语课堂教学的创新,英语教研组组长张海霞说。
  像英语教研组一样,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根据学科设置和系部划分共设9个教研组,每周利用半天时间开展教研活动,每个教研组除开展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等规定动作外,还安排每个教研组一学期要有一个教学创新。
  近年来,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为提高教师素质,打造创新型教师队伍,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培训和课堂教学研究。
  为提高教师业务技能,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今年先后组织18名教师赴北京、广州等地参加专业课程培训和信息化微课培训。同时,学校每学期还围绕政策理论、课堂教学技能等内容,对全体教师进行3次业务培训。今年全校性的培训组织了2次,培训教师200余人次,按照“师徒”结对的方式培养青年教师30名。
  近三年来,学校开展课题研究,有2项课题入选市职业教育教改项目,3项课题入选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开发出版就业班语文、数学、中职财会基础三门校本教材;收集优秀电子教案256个、多媒体课件368个、电子试题621套;学前教育专业2014级自学考试三门国考科目通过率达96%;全国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微课设计大赛获得了一等奖;组织教师参加省、国家教师专业提升计划培训55人次。
  学生管理:从“就业型”技工到全面发展的大国工匠
  从建校初的160名学生到现在的3000余名学生,学生为何选择报考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这与该校的学生规范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经过不断摸索,该校摸索出学生认同、家长赞赏、社会支持的管理模式。
  2017年10月,第十二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启动,历时4个月,经过班级比赛、系部比赛、学校选拔赛层层筛选,在征文演讲类、职业规划类、摄影类、微视频类、校园情景剧类、才艺展示类共6个竞赛项目一等奖中选出63件作品参加全市选拔赛。在全国决赛中,2件作品获得三等奖、5件获得优秀奖,获奖作品数占全市总获奖数的14%,学校获得全国决赛优秀组织奖,全面推进了滨州市高技技工学校德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将竞赛和教学相结合,将竞赛和育人相结合。目前,该校已把“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一项主体活动和常规活动,不断整合学校力量,开创全员育人的新局面。
  学生成绩优异,源于广大教师的辛勤付出。在滨州市中职学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5名教师参赛,获得3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的好成绩,总成绩位列全市第一。
  为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学校健全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从学生穿校服、带胸卡到学生礼仪规范,从公寓管理到校园安全,制定了100余项内容。
  为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学校还组织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每年新生入学组织军训及入学教育;每两周定期组织学生轮流到市社会儿童福利院进行联谊活动;每学期组织感动校园人物和优秀学生表彰大会、法制教育报告会、安全疏散演练及安全教育报告会;在重大纪念日组织开展学雷锋、“歌唱祖国”班级歌咏比赛、“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朗诵比赛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专业设置:从“7倍专业数增长”到填补专业领域空白
  从建校初期开设建筑、钳工、纺织保全3个专业,到现在可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控应用技术等21个专业教学,学校根据社会需求进行统筹整合确定多技术方向的10个专业进行授课。其中,3D设计与打印技术、机器人技术2个专业填补了滨州市中职学校教学空白。
  为方便教学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学校采取系部管理办法,各专业教师根据各自专业特点,进行归口管理。
  目前,该校将10个专业班归为经贸系、电气工程系、机械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学前教育系、汽车工程系、基础部7个系部。“系部管理办法打破了教务科一个口管理整个学校教师的大满贯式管理,将教学与学工归口、条块化,实现一线管理和指导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不但便于专业教师钻研业务和组织教学活动,还对提高专业学科教学效率、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教务科副科长李卫波说。
  学校班型有就业班和升学班,学生根据自身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学校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形式。2018年学校高学校考本科上线人数为17人,专科上线142人,升学率100%,创滨城区职业教育历史新高。6月5日,在该校四楼礼堂举行的2018年学生实习就业治谈会现场出现“一边是近300名应届毕业生同企业咨询、签约,一边是37家用人单位摆开阵势‘抢人’”盛况,当天大约有八成学生与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海尔集团、上汽通用五菱、三菱重工等用人单位均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表示认可。“通过之前的进校宣讲,对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该校的学生朴实、踏实,专业素养好,很多学生也乐意走出去闯荡一下,我们非常欢迎。”海尔集团的招聘负责人郭刚说。上汽通用五菱的人事经理金女士表示,她特意前来招聘机电、机械、汽修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为了吸引学生应聘,企业给出的待遇也颇为优厚。“我们没有试用期,基本上每月4500到6000元,还有三个月满勤奖等奖金。”金女士说,“如果学生签约后,一周后就会到青岛进行岗前培训。”
  教学设施:从“手工作坊”到综合性高端制造实训中心
  从建校初的各种实习设备几乎没有,1989年建立第一个实训室——烹饪操作室,购置了现在手工作坊都有的和面机、压面机、电饼铛等设备,到后来的实训设施不断完善,先后购置缝纫机、286型微机、普通车床、数控车床,再到现在的五轴加工中心、车铣中心、工业机器人等设备,学校教学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校现有实训中心建筑面积为19606平方米,设有数控技术实训中心、模具制造技术实训中心、机械加工实训中心、钳工实训中心、电气焊技术实训中心、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汽车技术实训中心、财会实训中心、计算机技术实训中心等专业实训中心和中央财政支持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及职业技能鉴定所,拥有各类实验实训室40多个,设备总值2050.2万元。
  为适应区域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提供高储备制造技能人才支撑,学校新开设3D打印专业和工业机器人专业,并制定了以工业4.0为引领的智能制造教学规划,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产业的结合,助力区域新旧动能转换。
  “学校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和内涵提升,已成为集长、短期职业培训于一身,融升学教育、就业教育和技能教育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性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建设力度,全市同类院校力争第一,全省同类院校争先进,全国保品牌,再迈一个新台阶,开启红色育人新征程。”谈起下一步发展,王树林说。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