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通讯员夏玉忠
最近,滨城区彭李街道大河社区被司法部、民政部授予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据了解,大河社区成立于2012年10月,辖区面积有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56人,辖6个居委会。一个新型社区如何能夺得“国字号”荣誉,在民主法治建设方面又有哪些亮点和经验呢?
法治文化长廊让社区沐浴法治春风
“这块牌匾的内容是‘普法三字经’,居民经常带着孩子在这里休闲,玩耍的同时,可能就会教孩子学习牌匾内容,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守法观念。”大河社区主任王兆娟说。
王兆娟说的牌匾就在社区法治文化长廊里面,这个长廊共计投资4万余元,全长150余米,安装图文并茂的宣传画55块,以法治漫画、以案说法等形式介绍了与社区居民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同时,彭李司法所在大河社区建成法治宣传一条街,共安装宣传标语50余条,并且利用路灯杆安装标语10余条。把普法宣传与广大群众的生活有机融合,居民休闲娱乐的同时,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在社区形成了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社区“小法庭”让居民“化干戈为玉帛”
日前,社区居民孙某、刘某因楼道杂物存放产生口角之争,矛盾一触即发。社区调解员刘若了解情况后,把双方请到社区“小法庭”。在经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解后,刘某当场认识到自己占用楼道存放物品有过错,主动承认错误并向孙某当面致歉,矛盾得到了及时化解,两家人握手言和。
为有效化解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2013年社区建起了“小法庭”,并邀请了警务工作人员、专业律师以及社区工作人员担任调解员。同时,六个居委会中德高望重、比较有威信的人也会参与调解。居民之间出现纠纷可以拨打“小法庭”电话预约,调解员还可以到居民家中调解。
自组建以来,社区“小法庭”及时调处民事纠纷,共调解各类纠纷78起,调解成功76起。受理达到100%,调解成功率达到97.5%。自从有了“小法庭”,居民矛盾纠纷不出社区,没有发生因民事纠纷调解不及时造成矛盾激化的现象,极大地促进了社区和谐稳定。
同时,社区还在此举办过“模拟小法庭”活动,让青少年身临其境,在趣味中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搭建平台让法治教育内化于心
社区图书室里有藏书6000余册,其中涉及法律方面的藏书1200余册。居民只要在社区图书室专职管理员那里办理一个图书证就可以免费借阅图书。丰富的法律书籍为普及宣传法律知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为提高居民法律意识,社区建起了法律服务工作室,根据居民的需求,聘请誉民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律师,不定期到社区免费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不断增强辖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唤起居民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积极性,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社区还发挥四点半学校的作用,由众智社工的义工组织40余名孩子开展了“争做守法小天使”系列活动,并成立了青少年普法小组,通过知识抢答、模拟故事、小游戏、案例分析等方式,为社区孩子讲解《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交通法》《教育法》等内容,帮助社区孩子从小学习法律知识,预防违法犯罪。
社区还有一处法治学校,设置有多媒体设备,可以容纳224人。学校定期面向居民开展系列讲座、反邪教警示教育、防诈骗知识讲座等,有效提高了居民的法治素养。学校还经常组织居民在这里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