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高新区构建“三位一体”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新机制
滨州日报/滨州网通讯员杜盟
  为确保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措施到户精准对接,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构建起上下联动、分类管理、内外监督的“三位一体”贫困人口动态管理长效机制,实现了贫困户底数更精更准,让“扶持谁”有了答案,“怎么扶”有了依据。
  区街村三级联动,让贫困人口识得更全更准
  坚持“村级发现”,抓住“关键环节”,扎实做好年度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工作。该区充分发挥基层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动态调整主体责任,牢牢抓住村级党组织负责人和包村干部这两个“关键人物”,持续加大对动态调整各环节的把控力度。抓好政策培训环节,坚持按需施教、分类培训、全员覆盖,层层召开专题培训会,印发《工作手册》,政策要求精准传达到村到人,进一步夯实责任、统一标准。抓好入户采集环节,提前建立行业站所政策落实台账,事先掌握农户政策享受和收支情况,力求入户采集“一次办好”,减轻基层干部和农户负担,把信息采集变政策宣传。抓好民主评议环节,民主评议会由街道班子成员主持,包村干部参与,重点做好做足会前沟通酝酿准备工作。抓好审核把关环节,评议结果由社区党总支和街道党工委层层把关、逐户核实,确保识别退出经得起检验。
  坚持“区级监测”,打破“信息孤岛”,探索建立区级贫困人口快速识别机制。为确保新发生的贫困人口,特别是家庭发生重大意外变故、重大疾病的随发生、随识别、随纳入,该区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扩宽了信息渠道,整合了信息资源。通过部门间信息实时共享,常态化比对全区大病救助、失学辍学、交通意外、自然灾害、农村低保、特困供养、重度残疾、居住危房等人员信息,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标准逐户逐人过筛,确定新致贫重点监测人群。区级成立调查组逐户走访,将疑似问题书面反馈相关街道,对符合贫困条件的及时纳入帮扶,有效避免因个人申请不及时造成的“帮扶真空”问题,确保“一户不落、一人不漏”。
  动态掌握分类管理,因户因人精准施策
  用“大数据+扶贫”,精准制定脱贫路径。依托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和市精准扶贫综合信息平台,该区持续开展建档立卡数据清洗和比对分析,进一步提高建档立卡数据质量。运用信息化手段,科学制定贫困户脱贫路径,按致贫原因、劳动能力、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等指标对贫困人口进行分类,精准对接相关行业部门,落实扶贫政策,提供合理、有效、针对性强的帮扶措施,确保有劳动能力者全就业、无劳动能力者全兜底、子女教育培训全保障、大病医疗费用全救助、有创业项目者全支持。
  因人选派专业化帮扶责任人,实现精准对接。根据贫困人口以“老弱病残”居多的特点,该区在区直、街道办事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全部贫困户基础上,组建了卫生、教育两支专业化帮扶队伍参与结对帮扶。通过扶贫大数据,筛选454名患病和361名残疾贫困群众,与129名医务人员建立定向结对帮扶关系,制定医疗服务清单,每月上门问诊,为贫困群众提供足不出户的一站式健康服务,解决就医难题。筛选88名贫困学生,与132名人民教师建立定向结对帮扶关系,搭建家校联系机制,注重心理疏导和学业辅导双提升,让贫困学生“后鸟先飞”。
  双管齐下形成监督合力,倒逼精准提升
  加强内部监督,制定“48241”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函询纠错办法,即明确四个问题线索来源,八个问题具体表现,两个答复办结时限,四个分类处理办法和一个整改跟踪机制,全面渗透动态调整各个环节。区扶贫办联合纪工委第一时间进村入户,实地走访,核实情况并书面反馈相关街道,责令其进一步调查核实、限期整改,并举一反三、开展自查。对涉嫌违纪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作进一步处理,以实际行动维护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
  加强外部监督,让扶贫工作在阳光下运行。村村悬挂“阳光扶贫公示牌”,将贫困人口认定、调整、退出、项目收益分配、行业政策落实等信息逐一公开,保障群众对扶贫工作的知晓权。公布区纪工委、信访局、扶贫办和街道办事处电话,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落实首问负责制,建立群众来访工作台账,对群众的诉求第一时间予以回复并定期回访,确保合理诉求及时解决,积极做好问题化解工作。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