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教学楼里都充满了红色元素。 上午课程安排的课间,学生们集体诵唱红歌。 红色荣誉展厅用“红色文化”丰富着教职工和学生的精神家园。 每年“庆国庆·颂祖国”班级合唱比赛作为丰富多彩的传承红色教育活动之一,已经成为技工学校的一项传统赛事。 千余名千余名20182018级新生以一场会操展示军训成果级新生以一场会操展示军训成果。。 学校东方红校园广场,矗立着一尊毛主席汉白玉雕像。 办学成果展示厅里展示的优秀作品都是本校学生制作。 ◀幼师专业2018级新生正在新启用的教室里训练舞蹈基本功。 ◀9月15日,技工学校新学生陆续返校,进入新校区。 ▲学校着力培养学生们的“工匠精神”。 ▲信息工程课程。 ▲学生正在进行实操。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葛肇敏张丹通讯员杜湖亭陈宾宾于院芳
10月11日,临近上午十点的大课间,伴随着一曲悠扬的《东方红》下课铃声,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的教学楼里忽然回响起嘹亮的歌声。路过一间间教室,能看到学生们身着校服整齐肃立,将激昂澎湃的爱国歌曲高声唱响。
近年来,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一直注重红色基因传承教育,把“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纳入学校工作重要内容,致力于打造红色教育特色学校。
“希望红色教育能够真正在学校生根、开花、结果,让我们的师生时刻牢记党恩、不忘初心,鼓励学子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具备不断挑战自我、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校长王树林说。
红色教育渗透到学生在校全过程,课程、活动、竞赛中处处有体现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9月30日,在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广场,面对着矗立的毛主席塑像,上千名师生齐声高唱,为祖国69华诞献礼。
经过近一个月的刻苦排练,来自全校七个系部的44支合唱队都发挥出了最好水平。《东方红》、《我爱你祖国》等一首首经典爱国歌曲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恢弘豪迈、悠扬婉转的歌曲,也带动了台下观众的气氛,拉拉队的助威声此起彼伏,与掌声、歌声交相呼应。
记者了解到,每年举办的“庆国庆·颂祖国”班级合唱比赛,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项传统赛事。比赛不仅彰显了全校学生的艺术素养,更突出展现了学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与祖国共奋进、与学校同发展的时代风采。而学校的这一活动也被《红歌会网》关注,该网站是全国毛泽东思想研究学会开办的一家官网。当天,《为毛主席塑像·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2500师生唱红歌庆国庆》这篇文章,点击量一路飙升到10661人次,连续24小时位居点击量排行榜前两名。
红歌合唱比赛,是高级技工学校红色教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学校尤为注重红色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列为学生思政课内容。同时,通过开展“学习十九大精神争做优秀中职生知识竞赛”、“学雷锋·树新风”活动、“颂祖国·庆国庆”、“文明风采”大赛、“缅怀先烈·铭记历史”诗歌朗诵、“纪念毛泽东诞辰124周年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让学生领悟红色教育的精神内涵,将爱国感情转化为认真学习、掌握本领的自觉行动,促进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价值观的养成。
打造红色育人基地,以“耳濡目染”实现环境育人
用红色教育引领学生,用大爱之心关爱学生,是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宗旨。在当下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出现了令人堪忧的思想教育现状——价值观功利化、道德意志薄弱、对传统美德的认同度出现滑坡等等。这样一来,使得“红色教育”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可以说,学生离不开红色教育,传统的红色教育对他们思想观念的发展、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整个社会需要红色教育来树立道德标杆,规范端正年轻人尤其是学生群体的思想。
校园环境是师生赖以学习、工作、生活的外部条件,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文化内涵。在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的校园里,各楼宇、道路、广场、绿化景观的命名别具风格,处处都能感受到“红色教育”的主题元素——三座教学楼分别是韶山楼、井冈山楼、遵义楼,都是以红色革命根据地命名,校园主要道路则是辽沈路、淮海路、平津路、渡江路,以著名战役命名。师生们住在古田楼、瑞金楼、延安楼,吃在西柏坡餐厅,在嘉兴楼学习技能,在南昌楼锻炼身体,在北平楼畅游知识海洋,在新时代体育场锻炼驰骋。
最为震撼的是东方红校园广场,广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设计,一尊高12.26米的毛主席汉白玉雕像矗立在广场正南方,雕像的北面,是用各种颜色大理石铺装的巨幅中国地图,而毛主席雕像坐落的地点,正好位于版图最南端的“曾母暗沙”。
在广场的四周和在校园的周边,将毛泽东诗词通过碑林、书简、小品等各种题材表现出来。在教学楼、办公楼内,还设有毛泽东画像展厅、毛泽东书画展厅、老渤海精神展厅、红色记忆老报纸收藏展厅、技校毕业生荣誉展厅等。
红色校园环境建设,让学生耳濡目染,实现了环境育人。“正在建设中的西广场,将呈现出一个微缩的九曲黄河模型,是黄河文化在新技校的浓缩体现。建成后,红色文化、黄河文化将成为学校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
全力争创省级特色示范学校,用心打造大国工匠摇篮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报告中所提的“工匠精神”,对于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树匠心、育匠人,才能为推进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今年滨城区“学争上”优秀理论成果评比中,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用红色教育理念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理论成果被评为第一名。为培养新时代的职业技能人才,学校也在全力培育、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让学生通过2到3年的学习,能够学到技术和手艺,将来走向社会有所作为,让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仅是当“服务员”,也能够涌现出自主创业的“老板”。
2017年,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在山东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新创业大赛中,申云波、王振老师带领的3D打印无人机团队荣获决赛一等奖,以优异成绩挺进国赛,最终在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全国三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器人装调与智能加工单元应用”赛项上,王刚老师带领指导的学生团体,获得团体第九名(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在2018年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中,王振老师的《3D打印转向系统》获中职教师组一等奖,学生的《3D打印微缩景观》获中职组二等奖。这些奖项表明,即便在全省、全国大赛,高级技工学校的教师、学生也完全有能力、有本领。
据了解,学校今年开设了“三加二”学前教育专业,鼓励培养的优秀学生自助创业;汽车品牌专业继续巩固全省品牌专业这一成果,通过强化与保险公司的联合,探索开设汽车维修、保养定点场所等多种经营模式,走向市场,创造效益;烹饪专业将广开渠道、扩大经营,通过创造品牌赢得市场;电子商务专业也将充分“放飞”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为经营者提供一定数量的办公空间,让学生大展身手……各个专业都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名誉、给场所,让学生亮牌子、赛技能,实现人尽其才,各显神通。
建设一所新校,靠的不仅是“新外表”,关键是从外到里,从实际到内容,从内涵到外延,从精神到物质都呈现出新意的学校,实现学校“脱胎换骨”的转变。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将集全校之智慧,利用一到两年时间全力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用三到五年时间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努力实现管理科学化、信息智能化、办公自动化、住宿公寓化、专业品牌化、文化独特化、校园花园化、全校人性化等方面的突破。
“这需要校级领导率先垂范,一级带着一级干;中层干部勇于担当,富于创新;全体教师爱岗敬业,创出一流。”王树林说,“通过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全面深化内涵、提升品牌影响力,以‘而今迈步从头越’为目标,
完成师德和技能提升、技能大
赛突破、内联外引创新等八
大方面的任务,将学校
建设成名校、强
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