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下村采访时,一位村支书谈起他们村设立的绿化栅栏,说这是外出观摩时,从一个典型村学来的。的确,白色的短栅栏,围绕着绿化灌木,相得益彰,美观大方。
可以说,这是一位“用心”的村支书。一段小小的栅栏,能引起他的充分关注,并虚心请教,积极引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远工程和系统工程。推进这个工程,需要识大体谋大局,围绕产业、环境、治理、村风、增收等方面,制定总体规划。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就为该战略的阶段性实施指明了方向。
一个着眼全局、详实可行的规划,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进度和质量。而在整体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细节不可不重视。事实上,细节构成了整体,并决定着整体的好坏。规划再全面,也要落实到一个个细节上。
做好细节,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见微知著。发展养殖产业,某个农户的资金出现了难题,村干部能否及时为其解决?美化环境,农户家门口的绿化树木,由谁管理更有效?丰富生活,文体活动是不是该选出个带头人?这些事情的妥善解决,会显现出“累加”效应,推进相关工作的进程,相反,则会形成阻碍,甚至会引发村民的不满情绪。
任何事物的发展,绝非“直线式”的前进,而是呈现“螺旋式”的上升态势。期间出现反复、甚至倒退都很正常。这一个个“拐点”,也存在于细节之中。找准这些转折点,加大用力,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2008年和2017年,滨城区彭李街道大河姚居委会,两次对殡葬形式进行了改革。2008年,把十几个菜的“大招待”变成了一碗汤,2017年,则实行了“四不”:不吹打、不见白、不招待、不跪拜。在改革之前,居委会都争取了居民的意见,尤其取得了老年人的认可。连传统思想较重的老年人都同意了,殡葬改革自然就顺风顺水。
细节决定成败。乡村振兴中的一个个细节,既是总体战略蓝图中一块块色彩,也是对干部群众责任心和耐心的“试金石”,不可不重视,不可不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