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多渠道倾听企业家心声,以政策倾斜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光峰在企业进行调研。

    市委副书记、市长宇向东在企业进行调研。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庆平在企业进行调研。

    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侯学锋在企业进行调研。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李伟伟通讯员路辉董兆瑞
  转换发展动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归根到底要靠企业。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民间资本增速不振,经济企稳的基础就不牢固。民营企业转型了、动能转换了、做强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就有了保障。
  在滨州经济发展版图上,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95%。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民间投资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稳投资、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定成为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增长点之一。
  市工商联一份调研报告得到党委、政府高度关注,全市上下凝聚合力共为企业排忧解难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决策部署,今年4月份,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侯学锋带队,到各县区进行实地调研。
  200余份问卷,8场座谈会,参观企业33家,与98名民营企业家、商会负责人面对面倾听诉求,采集了大量“原声带”,调研组最终形成一份《我市非公企业参与新旧动能转换情况的调研报告》。
  这份沉甸甸的报告饱含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真实想法、内心诉求和民营企业的现实困难、对策建议。报告以市工商联《参政议政专报》的形式客观反映给党委、政府。市委副书记、市长宇向东等7位市领导先后对调研报告作出批示,表示这个调研报告“功课”做得足,调研广泛深入、形式多样,分析问题客观直入、抓得较准,提出建议针对性强、有操作性。
  为落实解决调研报告中反映的问题,7月25日,市政府办公室组织11个市直部门与部分工商联代表及13家非公企业主要负责人召开了服务非公企业发展座谈会,面对面解决问题,面对面解答问题。
  市发改委主任吕迎春说,民营经济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只有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市发改委就调研报告中所提17项具体问题的解决落实情况征求市工商联意见后形成了《企业反映困难问题解决落实情况汇编》,并整理汇编了2016年以来国家、省、市出台的涉及7个方面185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各县区也纷纷结合实际优化发展环境,通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开展“进企业送服务”活动等,要求各职能部门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为企业切实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市工商联深入基层扎实调研,通过参政议政形式反映民营企业家的心声,同时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市发改委以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急企业所急、帮企业所难、解企业所困,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出台的“政策汇编”,成为振兴我市实体经济的“金钥匙”和“驱动器”。
  全市各级各部门正在以实际行动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市委开展“千名干部联千企”活动;市工商联联合市司法局、市政协办公室成立“滨州市亲商润企·助力新旧动能转换法律服务团”、在滨州学院经管学院成立“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专家团”,与市公安局联合建立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协作机制,实施新生代企业家引航工程等等。近日,市工商联和市发改委还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为企业把脉会诊,解决实际难题,形成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我市出台一系列促进民间投资增长的重大决策,以政策倾斜来激发民间投资
  翻开改革开放历史,“承包”“个体户”“股份制合作”“互联网创业”,透过一个个逐年变化的“热词”,可以感受到民营经济给我市发展带来的活力与可能性。
  2017年,在全市2188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占到85%,民营经济支撑起我市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四梁八柱”,成为我市经济转型的“压舱石”。
  回顾“十一五”、“十二五”,我市经济增速常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态势。近两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民间投资日渐式微。“十二五”期间,我市民间投资增速由2011年的24.5%,降为2016年的5.4%,五年下降19个百分点,2017年实现8.9%的恢复性增长。
  据统计,目前我市市场主体总量27.66万户,其中民营经济27.20万户,占到了市场主体总量的98.3%。2017年,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86.6亿元,同比增长8.9%,占全部投资的81.7%,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3个百分点。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中,我市非公企业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商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党委政府及工作部门发挥引领作用,凝聚起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强大合力。
  毋庸讳言,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
  今年我市经济发展的最大隐忧莫过于民间投资大幅下滑。从当前经济形势看,我市经济增长乏力,但稳中向好、稳中趋缓的发展态势没有变。去年以来,我市在生态环保、企业金融风险等领域的问题集中暴露、相互交织,带来了极其严峻的考验。受化工转型升级、去产能、煤炭减量替代、采暖季错峰生产等因素叠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投资呈震荡调整态势。
  这既有各级政府主动调、主动转的原因,也有市场需求不足、部分企业停产等客观原因,是我市实现经济转型过程中必然的“阵痛”。同时,部分县区、部门也存在思想解放不够的问题,面对经济下滑的压力,推进动能转换的思路不清晰、方向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动能转换项目少。
  如何刺激民间投资,渡过“阵痛”是市委、市政府一直着力解决的问题。我市要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贯彻国家、省促进民间投资增长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政策倾斜来激发民间投资。
  去年以来,我市围绕专项资金、用地保障、税费减免、人才支持等方面,深入研究、先试先行,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实施意见》《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十条意见的通知》《关于支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若干财政政策》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如在财政资金支持方面,我市设立市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每一个产业设定一支基金,加大“5+5”十强产业发展;实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增长奖励机制,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上缴市级增量部分,按一定比例进行奖励。对培育骨干企业、引进产业链重大项目、培育“雁阵型”产业集群,以及重大技改项目、境外经贸合作项目、产业互联网平台等涉及“十强”产业的企业、产业、平台建设发展,给予一次性奖补或贴息支持。
  在税费减免方面,全面落实国家新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目前全市共有行政事业性收费60项,均为省级及以上设立的收费项目。关于涉企收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征收标准一律执行下限,工业企业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实行零征收标准,水、电、气等收费标准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
  每年优选一批市重点,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达到节约集约用地及亩均产出标准、投资较大的重点项目,在用地上“应保尽保”。实行弹性年期出让方式和分期供地制度,对工业仓储类项目用地,根据企业意愿,可采取长期租赁、租让结合、先租后让等方式供应;对分期建设的大中型工业项目,实行分期供地、限期开发。对市级以上重点项目,且容积率、投资强度超过节约集约用地规定标准30%以上的,可按工业用地最低价的70%优惠出让。
  围绕破解融资难题,大力改善金融环境,我市还开展了“增信贷、打逃废、降不良”行动,加大资金支持,推行融资性担保风险分担机制,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海纳人才,力促创新,进一步增强民营经济人才创新活力
  “黄金累千,不如一贤”。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发展的高度和速度,取决于创新的质量和水平,而创新的背后,则是人才。因此,我市聚焦民营经济和产业发展,突出短板、引育并举,大力实施招才引智工程。
  市工商联调研组在与企业沟通中,很多企业都意识到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领先科技出现在哪里、高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争力就转向哪里,强烈渴望引进高新技术和科研管理人才,但受区位、环境、产业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单个企业力量薄弱,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等高端人才难以引进。
  针对解决高端人才引不来问题,我市正在升级完善政策,强化创新驱动,为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小康滨州凝聚人才。我市拟制了《关于深化提升“渤海英才·海纳工程”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滨州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试行)》《滨州市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引进高层次人才奖励支持办法(试行)》和《“海纳工程·百企引智”示范引领行动实施办法》。
  新一轮“人才争夺战”中将重塑人口图谱。我市一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拓宽支持对象,丰富支持措施,另一方面,进一步降低了引才门槛,支持柔性引才和市场化引才,企业的用人主体地位进一步彰显。目前,这些政策正在广泛征求相关部门意见。这些政策的出台,将为广泛揽才、重点引才提供支撑和引领。
  聚焦高端,创新引才方式引才。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产业导向,我市开展多种引才活动。同时,积极通过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和省高端、留学来鲁创业启动项目等项目渠道,积极引进和支持一批来滨创新创业人才项目。
  我市将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构建“1+N”政策体系,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努力打造铝、纺织、粮食加工等领域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全力抓好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力争2020年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加快推进全市新旧动能转换进程。加快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年内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22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8.5%以上。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四新经济”率先突破
  我市的“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到2020年实现1.2万亿级的发展规模,已经构筑起全市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保就业的基础,也是我市传统产业调整的重点、更是难点。
  今后我市将以建设“传统动能转换的先行区”为目标,以新技术为支撑,产业智慧化、品牌高端化为方向,推动骨干企业先行先试,加快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动能,使之焕发巨大生机和活力,实现“老树发新枝”。
  减轻企业负担,重点做好“立”和“降”的文章。“立”就是大力培育新动能,以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加快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打造更多“百年老店”;推行绿色制造,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促进军民融合型产业快速发展,提升整体供给体系质量。“降”就是大力实施实体经济降成本。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同时,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道路运输等行业改革,降低物流成本,为制造业留出盈利空间,提高民间资本的投资信心,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动力。
  新兴产业是经济体系中最具活力、最有增长潜力的部分,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新产业决定着未来。实现好新旧动能转换,就要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促进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跨界融合化和品牌高端化,发展“四新经济”。
  我市“四新经济”的重点,就是抓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现代服务业等五大新兴产业。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滨州特色,以“四新”促“四化”,推动现有企业做大做强、新企业落地开花,实现扩容提质、跨越发展,培养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市还将处理好发展和规范的关系,采取包容审慎监管的态度,鼓励先行先试、大胆创新,促进“四新经济”健康发展。
  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培养高素质企业家队伍,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非常关心企业家队伍成长和作用发挥,高度重视企业家精神培育和民营经济发展。
  据介绍,我市对企业家开展个性化、系统性培训已成为常态。制定出台了滨州市《关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同步制定了《滨州市企业家培训规划(2017—2020)》,通过营造良好环境,组织企业家培训等有效措施,全面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培育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我市开展了企业家“培养工程”,针对企业在经营管理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系统化的培训和“菜单”式服务。开展“金桥工程”,从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中选择1000家左右企业作为联系对象,从市级领导干部、各县区、市属开发区及市直相关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中确定1000名左右的领导干部作为联系人,每名领导干部任期内联系一家企业,一对一服务,切实反映企业诉求,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开展“暖心工程”,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争做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这必将激励广大党政干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既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又守住底线不以权谋私。
  我市通过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不断优化环境,激发发展民营经济的创造性。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为民营经济发展拓展更大空间;围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园区建设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完善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配套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深化放管服和“一次办好”改革,加快推进新的市级政务服务中心平台建设,围绕“1+10”政务服务架构,努力打造“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品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抢抓滨州港一类口岸开放获批机遇,加快海关查验设施建设,确保早日实现开放运营;引导全市高端铝、新型化工、纺织等优势产业、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对外投资、吸引外资和国际产能合作力度,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经贸合作。
  市工商联调研组采写的《我市非公企业参与新旧动能转换情况的调研报告》,为政府部门亲商、安商、富商做出了表率。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人社局等部门,从不同角度对意见建议进行回应,既找到了病因,又开出了药方,推出一批有突破性的政策措施,让企业家受尊重、有地位,切实感受到了滨州“力量”。处于发展关键时期的滨州,将进一步通过联席会议制度等具体措施,使政策细则更接地气,在法律制度框架内,为企业制定差异化优惠条件,创新发挥政策效应,提升安商、亲商、富商的“温度”。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