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巨变寻踪——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滨州纪实摄影⑦
陈子庆:用镜头记录无棣群众告别吃水难

    天旱的年份,人们将集聚到湾里的积水,挖坑沉淀后担回家饮用。即使是这样的水,也要排队取水。

    危急时刻,无棣县派出送水车队为缺水最严重的偏远乡镇送水。

    “利民井”工程解决了11.6万群众的吃水问题。这是无棣县最偏远的石桥村“利民井”送水。

    一个村,或者几个村共用一口土井,即使井水再苦、再咸、再涩,但也成为了几代人赖以生存的水源地。

    淘水成了孩子们放学后的第一任务。瞧,几个孩子正在“接力”淘水。

    捆上塑料桶、水桶去推水,曾是无棣村街常见的场景。

    1998年,无棣县把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这是施工人员在铺设三角洼水库集中供水管道。

    吃上甘甜水,心里乐开怀。

    小开河送水工程,让全县村村通上了自来水。1999年11月29日,在无棣县三角洼水库隆重举行了“无棣、沾化县群众吃水工程送水典礼”。

    自来水通到家里,无棣群众告别了喝苦咸水的历史。


  无棣县地处沿海和德惠新河、马颊河等九河末梢,淡水资源贫乏,素有“苦海沿边”之称。从历史上,全县人畜吃水就十分困难,祖祖辈辈靠吃“涮街水”“土井水”“房檐水”维护生计。
  1998年,无棣县委、县政府把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并向全县人民庄严承诺:大力实施“利民工程”,在建国50周年之际,解决全县群众吃水难问题。无棣县确定了“利民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通过打“利民井”解决马颊河、德惠新河两河沿岸11.6万群众的吃水问题;第二步是以三角洼和芦家河子两座平原水库为依托,实施全县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第三步是建立专门农村供水机构——无棣县农村自来水总公司,管好用好水源,大力发展“水”产业,让全县群众喝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通过多措并举、多条腿走路的办法,彻底解决了群众的吃水难问题,无棣县成为全国第一个村村通自来水的县。
  作者简介:
  陈子庆,1967年12月出生,籍贯无棣县,现任《无棣大众》报社副总编辑。现为新华社、中新社等多家主流媒体的签约摄影师。先后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国家地理》等全国多家新闻媒体、杂志发表新闻作品3000余篇(幅),其中有200余幅摄影作品在全国各级各类摄影比赛中获奖或展出。从事摄影工作30年,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无棣发展,见证了无棣变化,留住了无棣历史。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