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隆卫通讯员刘鹏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关心下一代工作提出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关心下一代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广大“五老”志愿者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威望,他们的人生阅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主要力量。
滨州市老年大学始建于1988年,现开设44个专业,有132个教学班,学员4100余人次。市老年大学关工委自2017年4月成立以来,充分发挥老年学员有爱心、有特长,“五老”集聚的优势,通过进校园、进基地、进广场、进社区、进家庭“五进”举措,扎实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为培育时代新人积极贡献力量。
举办专场报告会30余场,受益学生达3000多人次
5月29日,市老年大学“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在滨城区第三中学正式启动。6月28日,市老年大学党史国史宣讲团成员、滨城区委党校原副校长于湛为三河湖实验学校2000余名学生作党史国史及渤海老区的革命历史报告……
今年以来,市老年大学从学员中聘请精通党史国史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20余人成立党史国史宣讲团,先后到滨城区第六中学、第三中学等学校举办“传承红色基因”专场报告会30余场,受益学生达3000多人次。
党史国史宣讲团成员、惠民县史志办原主任路公为生动诠释“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精选最典型的红色故事向孩子们讲述,如:抽下自己屋上檩条为出征战士烧火做饭的三边县老乡、用自己的孙子换下八路军遗孤的常大娘、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吴洪英等。孩子们听到这些可歌可泣的革命战斗故事之后,在心灵深处深深烙下了红色印记。
“走出去”“请进来”结合,既讲革命先辈也宣扬当代先模人物
滨州是渤海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如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杨柳雪周恩来纪念馆等。为充分发挥这些阵地的育人作用,市老年大学关工委在清明、“七一”、“八一”、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组织青少年到基地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同时,积极对接各类教育资源,在滨州技术学院、开发区百川小学、三河湖实验学校等挂牌成立了党建联系基地和德育教育基地,成为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的“第二课堂”。
传承红色基因,既要讲革命先辈,也要注重讲当代先模人物。为此,市老年大学关工委特邀时传祥的孙女、全国劳动模范时新春进校宣讲新时期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孩子们通过近距离与先模人物交流互动,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市老年大学关工委还邀请滨州学院、滨州职业学院大学生到市老年大学通过参观交流、老少联谊、你教我学等方式传承红色文化,向他们传授书法、绘画、京剧、舞蹈等传统文化知识与技能。
哪里有老年学员哪里就有红色基因传承
发挥利用好老年学员的特长,是将“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得富有感染力、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市老年大学关工委充分利用老年大学“五老”志愿者在音乐、舞蹈等方面的特长,通过唱红歌、奏红曲、演红剧、跳红舞等多种艺术手段,精心编排红色节目,大手拉小手,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群众性文化演出活动。
自今年6月以来,各关爱团先后承演了2场滨州市关工委主办的“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老少同乐广场文艺演出活动,参演“喜迎十九大共创文明城”等广场文化演出活动10余场。市老年大学关工委二胡学会关爱团的《红星闪闪放光彩》《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召唤》;合唱学会关爱团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绣金匾》;京剧学会关爱团的《智取威虎山》《沙家浜》选段等一大批红色经典节目,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
哪里有老年学员,哪里就有红色基因传承。市老年大学因地制宜在泰山社区、梧桐苑小区、黄河社区、为民社区等设立了教学点,根据学员需要开设了书法、绘画、京剧、吕剧等专业,还在惠民县孙武街道王道仁村成立了第一所村级教学点,将活动的触角延伸到村居。
“五老”志愿者作为家庭中的长者,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着孩子。为此,市老年大学关工委还启动了“红色蒲公英”计划,通过开展发放《致广大学员的一封信——传承红色基因人人有责》、共树良好家风、评选表彰传承红色基因优秀“五老”等活动,号召全体学员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践行者,将红色基因的种子植根家庭,形成家、校、社三方共育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