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泉州商会会长江中木。 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葛肇敏 刘永恒 实习生 郭凤仪
坐在精致茶桌后面的江中木,正在沏一壶茶与记者共饮。烧水、洗杯、泡茶、洗茶、分茶,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足够用心。茶是好茶,有“中国茶都”之誉的泉州安溪,盛产最顶级的青茶铁观音。对于一个泉州人而言,饮茶不仅是生活的一部分,也蕴含着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浮躁中偷得半日闲,在回味茶香的片刻,功名利禄都可暂且搁在一边。
如果说30年前来到滨州,是一个阴差阳错的意外,那么如今,江中木已经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老滨州”。从做小五金生意起家,如今已是山东新欧通阀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即便他的口音里,依然带着较为浓重的闽南乡音,但他已经把自己完完全全地融入到这座城市中——作为滨州市政协委员,他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建言献策;作为滨州泉州商会的会长,他为滨、泉两地的发展谋求更多“双赢”的机遇。
顺应形势,组建泉商滨州“大本营”
组建起滨州泉州商会,今年是整整第十个年头。2009年,江中木和几个泉州老乡萌生了成立商会的想法。“那时滨州已经有浙江商会、福建商会和温州商会,在那个大形势下,成立商会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也有利于大家一起抱团。最终大家一拍即合,就组建起了泉州商会。”江中木回忆说。
2009年5月13日,江中木和他的泉州老乡完成了在工商联和民政局的注册,正式成立了泉州商会,而他担任泉州商会的首届会长。成立之初,商会会员有一百多人,分布在全市各个县区,涉及房地产、消防、装饰、机械、五金、纺织、食品等多个行业。有了商会这个“大家庭”,也让在滨的泉商们找到了组织。商会不收会费,平时会员们一起聚会吃饭喝茶,遇到事情一起解决,这让商会的氛围十分和谐融洽。
江中木告诉记者,当时有一大批泉州人在滨州做生意,鼎盛时期,常住的泉州人达到5000人。而泉商具备能吃苦、爱拼搏的精神,保证诚信经营、遵章守法、按时缴税。“对于滨州这座城市,大家也都当成自己的家。滨州政府部门组织的活动,比如慰问沾化边防武警、组建足球队、参与慈善事业等等,我们都会全力支持、积极参加,还自发组织自行车骑行比赛等多种活动,促进商会会员的交流。”江中木说。
之后的9年,江中木连任两届泉州商会会长,直到现在依然是整个商会的主心骨。作为商会的创始人、“掌舵人”,他对商会的发展始终抱有热情。随着商会的发展、规模的壮大,已经成为连接滨、泉两地经济和政企沟通的桥梁纽带,常住滨州的商会会员超过400人,在滨经营企业达200多家,主要涉及机械、五金等领域。
有一首非常著名的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可谓耳熟能详、传唱不衰。而这五个字也是江中木对泉州商人特点的评价。在泉州人看来,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正是拥有这股精神,泉州商会作为滨州和泉州的桥梁,为更多来滨州创业打拼的泉州人提供支持和援助,也为滨州的发展带来新鲜的血液。
弃文从商,变身滨州“代言人”和“建言人”
能够来滨州发展、立足,对于江中木来说,确实是一次意外。1979年,17岁的江中木考上一所师范大学,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名教师,每个月三十六块钱的工资,让他觉得颇不甘心。
“当时正好听说有亲戚在滨州——当时是惠民地区北镇——做生意谋生,就辞了工作,和老乡一起来北镇打拼。”江中木说。来到滨州后,他开始做自来水龙头一类的机械阀门生意,觉得这里的环境还不错,做买卖也赚了一些钱,就选择留在了这里。“术业有专攻,我觉得人的一生能够做好一件事,就够了。”三十年如一日,江中木专注于一个产业,尽心打造核心竞争力,在商海的无数风浪中,凭借着大胆敢拼的精神,等待时机,抓住机遇,很快就把企业做大做强,在滨州五金行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一个月的时间里,江中木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滨州,三分之一回福建。更多的时间,他把自己看作滨州人。在商会成立之初,为了扩大商会影响力,逢年过节他都会代表商会,通过媒体向滨州人拜年问好。如果回福建,他便成了滨州的“代言人”、“推销员”。“我现在回家都会随身携带滨州的宣传册,见到亲戚好友就推介一番,告诉他们滨州的环境、发展的机遇、政府的政策,也希望更多泉州人了解滨州、来滨州发展。”江中木说。他时刻把搭建滨、泉之间的“商贸通道”揣在心里,作为自己份内的工作,同时,也在积极对接政府、争取优惠政策,创造更多滨、泉两地合作共赢的机会。
除了企业家之外,江中木的另一个身份,是一名政协委员。2010年,他当选滨州市政协委员,8年来,每一年他都会提交提案,为滨州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有一年,他提出关于“沿黄开发建设”的提案,获得了当年的优秀提案奖。“作为企业家应该承担社会责任。政府需要商会助力招商引资,我们必然会全力以赴。我们每一个企业个体也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分担社会压力。”江中木说。
“鲁韵泉风”,助力企业勇于转型创新
在泉州商会会议室墙壁的正中央,挂着一副书法作品——笔力劲挺的四个大字“鲁韵泉风”,这是几年前一位深圳企业家赠予江中木的。“‘鲁韵’就是山东人的仗义、忠诚、直爽;‘泉风’展现泉州人爱打拼的性格。两者合一,就是对所有在滨泉商最精炼的概括和评价。”江中木说。
可以说,江中木是这座城市发展变化的见证者,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我还记得刚到滨州时,我和老乡带来的电子表很受当地人欢迎。当时滨州的单位企业都很少,最大的企业就是滨化集团。这几十年滨州的发展令人欣喜,魏桥、滨化、京博、西王都是很成功的企业,30年来有了焕然一新的变化。”江中木回忆。
而泉州商会成立之初,也正赶上发展的大好机遇期。“当时全国的整体大环境良好,非常适合经商,而且银行贷款也容易,那时候房地产、金融行业都非常火爆。”江中木说,从2012年之后,全国上下深化改革。“要跟着时代的脚步走,不创新的企业就会死掉,不转变就会慢慢被社会淘汰。”江中木道出了企业生存的法则。
面对全省、全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大形势,江中木说:“我的公司主要售卖大型机械,但依然是传统的面对面洽谈,没有跟网络‘接轨’。虽然这一产业还不会那么快被淘汰,但我觉得已经有些跟不上时代的脚步,需要思考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的脚步不停,瞬息万变的市场也不会等待任何人,各行各业都需要积极转型、创新,才不会过早地掉队。“我觉得面对新环境、新挑战,泉商们就应发挥出泉州人爱拼搏的精神,不断尝试新鲜事物。”江中木说。
谈到滨州现在的营商环境,江中木认为比原来更加开放,机会更多。“在全国营商环境都大好的形势下,滨州也应当积极创新,转变观念,多打造本地优势,比如多发展石油化工的高端产品、延伸产业链等。”江中木说,“作为商会会长,我也希望滨州政府在招商方面也能进一步解放思想,营造更加融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