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审计专版
第05版:人物
第06版:健康
第07版:公益广告
第08版:画刊
标题导航
又见孙子像,又见李学辉
艺路坎坷不求一鸣惊人 砥砺前行只求无悔人生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又见孙子像,又见李学辉
文/方谭
李学辉参加经典与传承联展。
展览活动受到多家媒体关注和采访。
与人民日报、央视等媒体记者在工作室交流。
李学辉、汤余铭与杨澜、彭骏雄交流。
中国超模公益网球队现场义买李学辉作品。
李学辉创作设计的孙子雕塑稿。
李学辉将自己爱心墨宝赠送给金羽翼残障儿童艺术康复服务中心。
见李学辉次数并不多,却像是多年老朋友,也曾几次在本报向读者介绍过他的人和他的作品。他画黄河、画长江,画孙子、画孔子,画齐鲁十圣,画五百僧像尚和图,出版大红袍系列画集……他的画大都是宏大的、深刻的,而他在我印象中一直是深厚的、修行的,我很敬重他。
印象中,李学辉是老派的,上一次需要通过网络传东西给我,他还各种不会,但一段时间没见,竟然学会了使用微信。在微信上,我知道他由济南又去了北京,而且时不时在朋友圈里晒晒最新画作和书法作品。
这次见面也源于几天前他的微信,他发给我几张新创作完成的孙子雕塑作品照片,武圣手按剑柄目光炯炯直视前方,威风凛凛器宇轩昂,风烈烈吹动长袍,马萧萧似逆风而奔,很有点“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意境,让我很有听他讲讲这幅作品的冲动。
李老师近些年都不在本地,可是每有自己满意的作品,他也愿意向家乡人有一个汇报。家乡、孙子对他都已是解不开的情结。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作为孙子标准像的作者,他对孙子的研究和描写就没中断过。从单一人像的塑造,到孙子圣迹图群像的处理(魏集古村落大门边的孙子圣迹图浮雕就是李老师的杰作),这次又回到孙子的塑像。好像是一个轮回,可是这个轮回里增添了些什么?这个话题李老师没直接回答,他聊起了在京的生活和工作,聊起了在京的收获。
李学辉是去年4月份进京的,成为了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的签约画家。这是这个中心第一次签约画家,他是首批三人之一,也是最年轻的一位。今年的4月份,国展中心还为他们三人在国家画院举办了三人联展,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广泛好评。说到进京收获,李老师感叹说“眼界、境界不一样了”。在国家画院,几乎全年都有高规格高水平画展。李学辉的画室就在国家画院里,对每天早来晚走的他,保安都熟了,于是他有了更多的看画便利。深夜,画累了的时候,他走出画室来到画院展厅,白天喧嚣的展厅分外宁静,静静地站在一幅画前,他可以待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甚至更长,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看,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悟。他说,就像跟大师对话,这种感觉是很幸福的。有时候,看一晚上没看出什么,第二天晚上再去看,某一刻突然就“悟”了。国家画院离博物馆很近,有时候他就溜达去博物馆。看古人画,看大师画,看文物,这些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刻意的追求,让他感觉自己的眼界和心胸有了很大不同。回到之前的孙子话题,也许就是这些积淀,成就了这尊既有外在威风凛凛形象又有内在兵圣精神的全新的塑像。
让我眼前一亮的还是在微信上看到他的近作,是过去没怎么见的风格,特别是那些朴拙的、夸张的、憨厚的、手舞足蹈的白描人像,让你不自觉地就跟人物一起喜怒哀乐,甚至能想象在画的时候他也一定是面目表情丰富的吧。在技法纯熟之后的返璞归真,是不是也是一种进阶?我不敢说。但郑板桥的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也许是一种注解。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