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按标准规范提升小作坊严要求闭环监管小餐饮
高新区创新“三小”治理新模式保障辖区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滨州日报/滨州网高新区讯(通讯员初宝瑞王娇报道)作为城市商业的“末梢神经”,小作坊、小餐饮、小食品摊点(简称“三小”)虽然是小微业态,但它们遍布于城区大街小巷,离老百姓近,影响人群广泛,数量大、覆盖面大,继而造成监管难度也大。近年来,滨州高新区针对“三小”食品安全隐患众多、业态复杂的现状,通过改革创新治理体制机制,探索出“放”“管”“服”的新模式,很好地促进了“小作坊”生产的标准化、“小餐饮”经营的规范化和“小食品摊点”管理的秩序化,极大提升了市场监管服务水平。
  高新区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抽调业务精干力量,开展“在一线助规范”活动,每名监管人员对照亮证经营、安全承诺、原料公示、单据留存、操作规范、场所清洁的“六项标准”,坚持“简单的问题当场改、复杂的问题限期改、困难的问题盯紧改”要求,帮扶1家“小作坊”业户直至达标。同时,以高新区兴学食品加工“小作坊”(所有中小学食堂食材供应的主要来源,主要加工制作丸子和馄饨)为示范点,在执行“六项标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的“37项标准”,重点在组织管理、采购制度、过程管理、质量控制、检验管理以及车间、厂区、库房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提升,树立了“小作坊”监管标杆。该区通过制定覆盖全域的抽检计划,委托市场监管部门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共同对辖内生产熟肉制品、淀粉及其制品、植物油、糕点等食品的“小作坊”进行专项抽检,及时公开抽检结果,并加强抽检结果在日常监管、专项整治中运用,严防问题食品流入市场。
  “管”的前提是经营者要懂,小餐饮事关广大市民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此高新区下大气力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知识等培训活动,提高“小餐饮”经营者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主动进行业态规范提升。同时,集中力量对辖区96家小餐饮进行全面检查,引导经营者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严格落实“六项标准”,重点解决食材进货索证索票、规范操作、后厨脏乱差等问题。此外,该区还实行“培训、检查、再培训、再检查、不合格处罚”的监管方式,对二次培训不过关又不及时整改的,纳入“闭环式”监管,重拳出击,立案严厉处罚。
  为解决小食品摊点管理难题,高新区在小营街道龙城社区服务大厅设立“食品摊点”备案服务站,经营者仅需提供身份证、健康证复印件,填写食品摊点备案信息表,就可以当场办理《食品摊点信息公示卡》。备案服务站每周将备案信息告知市场监管和城市管理部门,并向社会公开公示,实现信息共享。目前,已备案“炸鸡、糕点、自制饮品、煎饼果子、凉皮、馒头、烤地瓜、豆腐脑”等项目的食品摊点36个,给经营者提供了便利,给消费者提供了可靠保障。同时,以“六项标准”为准绳,为辖内所有食品摊点“私人定制”信息公示牌,设立食品安全承诺书、食品原料、添加剂信息公示专栏,食品名称、食品原料和添加剂名称及生产厂家等内容一览清,要求摊位悬挂于经营场所醒目位置,让消费者一目了然,便于有问题及时追溯,切实提高了食品摊点的经营层次。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