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邹平辉里庄李氏家族“五子登科”
侯玉杰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句《三字经》中的话语,不知被多少人引用和引申,“五子登科”遂成为多少人的梦想和荣耀。清朝乾隆、嘉庆年间,邹平县辉里庄李廷桂的五个儿子,李鹏、李鹄、李景嵩中进士,李景岱、李景峄中举人,而且还是兄弟同榜,五个儿子高中科甲,被人们誉为“五子登科”,村内立有“五子登科”牌坊,辉里庄李家由此扬名天下。
  辉里庄李氏家族明朝洪武年间由枣强迁来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邹平县孙镇辉里庄李氏家族的先祖李天锡与弟弟李天庆,由直隶枣强县移民邹平北部的荒洼安家落户,随着后代子孙的日益繁盛,形成村庄,即辉里庄。弟弟李天庆再向荒洼深处迁移,蕃衍生息,形成又一个村庄,即有里村。随着族众人多,李氏子孙又陆续再迁移外地,如桓台县李家庄、果里村等,但是,李家最著名的始终是辉里庄。
  自始祖李天锡定居后,二世祖曰启,三世祖曰余,四世祖曰通。通有四子,分别是:春芳、春生、鸣春、魁春,这就是辉里庄李家四支。至第九世时,李家第四支有兄弟五人,分别是:永延、永先、永盛、永庆、永泰,这就是四支五房。其中,李永泰也有五个儿子,分别是:植、桓、桐、橘、檀。代表李家登上历史舞台的,是李永泰的次子李桓一支。
  李桓,秀才。其子李复显,岁贡生。李复显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李晖、李曛、李晟。李家从此发迹,步入名门大户行列。
  “五子”的祖父李曛,太学生。李曛有两个儿子,长子李廷藩,次子李廷桂。李廷桂即是“五子”的父亲。由于李曛早逝,李廷藩在外做官,李廷桂主持家政,未取得功名。李廷桂有六个儿子,除长子李景岩早逝外,其余五个儿子,均考取举人或者进士,被誉为“五子登科”。“五子”的后人,也多出类拔萃者。李鹏之子李德霈,太学生。李鹄之子李树泽,进士。李景峄长子李树元,太学生;次子李树谷,太学生;三子李濑南,举人。李景嵩之子李树培,太学生。
  “五子”的大祖父李晖,举人。李晖的长子李廷屏,举人;次子李廷叙,举人;三子李廷俊,贡生;四子李廷佑,进士。李廷俊的长子李鸿,进士;次子李景颐,举人。
  “五子”的三祖父李晟,举人。李晟的长子李廷翰,贡生;次子李廷相,太学生;三子李端黼,举人。
  道光年间,“五子登科”之家开始修造庄园,房屋全部采用砖石结构。大门坐北朝南,上悬“五子登科”匾。民国年间,李家庄园被改作小学校。1957年,辉里小学扩建,拆掉楼房。1958年推行人民公社后,逐渐成为村大队部等集体房屋。“文革”后,李家旧房屋被逐渐拆除,李家的历史见证也随之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李氏家族共考取进士7名举人13名
  宋朝之后,特别是明清两朝,科举是衡量一个家族兴旺的最重要的标志。辉里庄李氏家族以“五子登科”闻名。自乾隆元年开始,至清朝末年,其家族共考取进士7名,举人13名,另有恩赐进士1名。其家族的科举人数在邹平县首屈一指。分列是:
  李晖,乾隆元年(1736年)顺天举人,威远府同知。
  李晟,乾隆三年(1738年)举人,直隶深泽州知州。
  李端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顺天举人,山西岢岚州知州。
  李廷屏,乾隆三十年顺天举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进士,四川太平县知县。
  李廷叙,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顺天举人。钦赐国子监学正。
  李廷佑,乾隆三十五年顺天举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进士。贵州龙泉县知县。
  李鹏,乾隆五十一年举人,乾隆六十年(1795年)进士。福建福州府知府。
  李宏道,乾隆五十一年,以年逾九十,恩赐举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恩赐翰林院编修。
  李景岱,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举人。直隶平乡县知县。
  李景峄,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举人。松江府知府。
  李景嵩,乾隆六十年举人,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
  李鹄,嘉庆六年举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
  李昌会,原名浵,嘉庆十八年(1813年)顺天举人。怀来县知县。
  李景颐,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举人。南漳县知县。
  李鸿,嘉庆二十四年举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浙江省省云和县知县。
  李培,道光二年(1822年)举人。蠡县知县。
  李树泽,道光元年举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进士。福建长乐县知县。
  李濑南,道光十七年(1837年)顺天举人。湖南桂东县知县。
  李涛,道光二十年(1840年)顺天举人。内阁中书。
  李守坦,咸丰八年(1858年)举人。
  李炜(榜名李其咸),同治十二年(1873年)顺天举人。登州府学教授。
  ◆附记
  历史就是一个玉米棒子
  历史就是一个玉米棒子,层层包裹,层层有大用。剥一层有一层的风景,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效用。玉米皮、玉米粒、玉米芯、玉米缨子,共同构成玉米棒子。这与历史有异曲同工之妙。身在天堂有烦恼,身在地狱有欢乐。身在庐山第几重,就有第几重的解释。由此,历史便有不同的版本,形形色色,五花八门。
  我试着用剥玉米的方式,攥紧史料,仔细品味“五子登科”之家,感慨良多。
  其一,成就一件事情是需要积累的。民间俗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又说,三代培养一个贵族。没有数代人的积累,成就不了名门望族。“五子”的太祖李永泰,是地方上的里长。“五子”的高祖李桓,是秀才。“五子”的曾祖李复显,是贡生。到“五子”的祖父辈的时候,李家开始步入辉煌,这是“五子”取得成就的基础。我相信,修德无人见,善心有天知。
  其二,成就一件事情是需要本钱的。邹平县有俗话,“辉里庄李家的官是坐冷板凳坐出来的”。清朝时,能够读书而且是坚持长期读书的家庭,必定是殷实之家。李廷桂有六个儿子,除长子早逝外,他供给五个儿子读书,而这五个儿子分别出生于1763、1768、1769、1771、1775年,这样就排除了哥哥照顾弟弟的可能性。作为普通家庭,仅仅参加考试的费用就很难拿得出,何况还要缴纳不菲的学费。再后来,李家又建设庄园,而且砖瓦结构。由此,李家的经济基础是相当雄厚的。
  其三,成就一件事情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有一个突出的现象是,李家的乡试中榜,常在顺天。这里有一个常识的问题,即清朝时,乡试是分配名额的,不仅江南难考,山东也难考,因为江南各省以及山东是生员大省而名额有限。顺天即北京,因为是京城,考生数量少而录取名额多,所以,江南、山东的考生就想尽办法到北京参加乡试。
  其四,任何一件事情都将雨打风吹去。“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李家的辉煌也不例外。不管历史上的李家如何,如今辉煌不再。这真是:“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