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滨城区医联体建设实现群众“小病在基层大病不出区”
  滨州日报/滨州网滨城讯(通讯员 孙金年 报道)针对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群众生小病去大医院及“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滨城区卫计局在深入学习对标单位先进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建设、实施分级诊疗的工作思路和应对措施。
  为此,滨城区制订出台了《滨城区组建医疗联合体暨分级诊疗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滨城区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去年7月5日,市立医院、区人民医院牵头,分别与辖区10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7个村居卫生室签订合作协议,组建起2个医联体并正式启动运行。
  今年,滨城区人民医院又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骨外科成立了医联体。同时,滨医附院滨城区市西社区门诊揭牌运行。4月24日,在千佛山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张晶涛的带领下,由滨城区人民医院医疗、麻醉、护理专家组成手术团队,成功完成了医联体成立后的首例脊柱手术。
  医联体成立后,为了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关系,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制定了《医联体章程》,建立起协作机制;为了实现人力资源共享,由牵头医院有计划地对成员单位医护人员进行免费轮训,每年为下级医院培养一定数额的骨干医师。同时,建立并落实了医师下基层义(巡)诊、会诊制度,下乡服务情况与职称晋升挂钩;实行“互联网+分级诊疗”服务模式,以牵头医院的电子病历协同中心、心电图诊断中心、影像诊断中心、医学检验中心、远程会诊中心为依托,实现区、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逐步建立起了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推动了医联体内医疗资源实现共享。
  通过推进医联体建设,滨城区区域医疗规划得到较好落实。目前,全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医疗秩序进一步理顺,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建立,各级医疗机构专科优势、技术特点得到充分发挥,资源有效利用率明显提高。医疗机构的硬件和软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滨城区医联体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实现上转病例198例、下转病例106例,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17万余元;基层首诊率达70.2%,区内就诊率达75.3%,同比分别提高11.7和6.9个百分点,“小病在基层、大病不出区”的目标基本实现。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