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全市2017年度“争一流、上水平”十佳成果、重大成果、优秀成果展示
滨州实施“百千”工程开启美丽乡村建设新征程
   滨州日报/滨州网通讯员尚应亮
  2017年,我市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以“在更高质量更高水平上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改善为重点,启动实施了“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以下简称“百千”工程),并以此为引领开启了滨州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征程。
  在“百千”工程推进过程中,我市将其列为全市“十大民生实事”之一,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强化组织领导,将18项重点工作落实到36个责任部门和县区,营造了真抓实干、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2017年美丽乡村示范村达到102个,建设美丽乡村提升村1023个,覆盖87个乡镇,全市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63%,居全省第三位。去年8月,时任中央农工办主任韩俊来滨州调研时给予高度评价;同年9月,在临沂召开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上,滨州市作典型经验介绍;今年4月,滨州“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得满分。我市列入2018年“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村庄达到34个,同比增长21%。
  百村示范,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围绕“六个一”标准(一村翠绿、一塘清水、一院洁净、一品乡韵、一个产业、一方幸福),我市按照省级美丽乡村最高标准(A类村)进行建设,积极开展“百村示范”工程,打造了102个彰显文化底蕴、地方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升级版”村庄,实现了县区有品牌、乡镇有样板、村村有特色。
  “县区有品牌”,是指10个县区均立足实际,集中打造了1-2个美丽乡村片区品牌,运用嵌入式思维发展乡村旅游,凸显了各县(区)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特色产业的优势,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初步形成了一片区一韵味,一县(区)一品牌。“镇镇有样板”,是指每个乡镇(街道)均打造一个以上的具有典型性和可借鉴性的美丽乡村样板,既体现了较高的建设水平,也体现了较高的管理和运行水平。“村村有特色”,是指每个示范村建设在规划阶段就要充分考虑文化内涵、传统习俗、产业支撑等要素,建成后也较好地体现出了各村特色。
  千村升级,补齐美丽乡村“短板”
  立足补齐规划编制、基础设施、村容整治等美丽乡村建设的共性短板,我市积极开展了“千村提升”工作,全市美丽乡村整体建设水平有了新提升。
  一是做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科学编制了2017年度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按照“一村一规划”要求,组织编制了示范村、提升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村庄规划。二是开展“基础设施完善年”活动。实施农村公路“三通”建设提升提优工程,基本实现农村公路“户户通”。开展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作,在全省率先整建制通过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省级认定。实施农村路灯照明工程,全市村庄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100%,小巷胡同、宅间道安置路灯,满足了照明要求。三是做好“三整一拆”工作。在全市范围内集中一段时期开展了以整治乱堆乱放、整治空心空地、整治管线立面、拆除乱搭乱建为主要内容的“三整一拆”工作。目前,全市共整治空心空地3702处、120余万平方米。同时,充分动员农村妇女力量,开展清洁庭院行动,落实“门前三包”和“门内洁净”责任制,推动环境卫生由村内向户内延伸。积极引导群众破除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陋习,倡树文明新风,做好农村移风易俗工作。
  建立健全十项机制,共创美丽乡村“大花园”
  以《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山东省地方标准为依据,以完善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为目的,我市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实用管用、长效保障”原则,在组织领导、培训提升、目标考核、督导观摩、创新创优、示范引领、宣传引导、多元投入、社会评议、互联共享等10个方面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为确保实现美丽乡村“大花园”全覆盖提供了强有力制度保障。
  市县(区)两级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和指挥部,抽调骨干,集中办公,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统筹协调、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市县(区)均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支持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市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开展了观摩评比、督导暗访等工作;滨州电视台、滨州日报等媒体开展了“我眼中的美丽乡村”摄影大赛、美丽乡村LOGO征集等活动,并开辟了专题专栏进行集中宣传报道,营造了浓厚工作氛围。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