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坚持问题导向 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报评论员
  昨天我市召开的经济运行调度暨重点工作推进会议,采取了情况通报、会议发言和集中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全市上下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抓住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窗口期、机遇期,依靠创新驱动开拓新路子,拿出精准有效的举措,狠抓工作落实,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打造发展新引擎、塑造发展新优势。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巨大压力,在顶住多重客观性、政策性困难的形势下,我市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好增长,三大攻坚战成效明显,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涌现出一批新亮点。但同时也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在矛盾和问题面前,是遮掩回避还是直面担当?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强化问题意识首先要敢于正视问题,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此次会议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刀刃向内,总结成绩客观实在,不虚夸、不拔高;问题查摆具体深入,不避讳、不遮掩;推进措施精准有力,不笼统、不空泛,体现出了我市敢于直面问题、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定决心。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当前改革发展稳定遇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就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难,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在当前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将会碰到更多更难的问题,尤其需要担当精神。能否坚持问题导向、担当历史责任,是对全市干部队伍的真正考验。同时,强化问题意识,要始终把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勇于自我革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疾痼疾开刀。
  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抓住问题就能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找准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一场涉及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等诸多方面的系统性重大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推进结构性调整。过去,我市形成了以纺织家纺、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粮油加工等为支柱的产业,但依靠生产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的发展方式已难以持续。出路只有一条,就是经济结构变革,就是紧紧围绕培育壮大“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多端延伸,持续增强滨州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乡村产业振兴也是我市推进结构调整的重大历史机遇。我市是农业大市,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有活力、有竞争力、有持久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创新驱动。面对扑面而来的科技革命浪潮、新旧动能转换机遇,我们必须抢占先机,在创新上干出一番新作为,在高质量发展中下好最关键的先手棋。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耐心,尤其要克服速度焦虑、数字情结,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追求,更加注重质量与效益的提升,追求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各级党委(党组)要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发挥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调动各级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齐抓共管、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全年时间马上过半,各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部门要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精神和“锐意进取、迎难而上”的状态,坚持问题导向,拿出精准措施、挂图作战,瞄准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扫清障碍、奠定基础,确保滨州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