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滨州学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夏江宝:
为中重度盐碱地改造把脉问诊出“良方”

滨州日报/滨州网通讯员李欣
  “压力不是有人比你努力,而是比你优秀几倍的人比你更加努力。”这句朋友圈里广泛传播的“心灵鸡汤”,在夏江宝看来,有着真真切切的现实意义。
  夏江宝,滨州学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生态学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校级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主要从事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研究。
  在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工作以来,结合区域地缘优势,带领团队积极致力于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退化湿地等困难立地的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问题研究。
  他和团队工作人员深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对中重度盐碱地进行“把脉问诊”,无数次取样研究,无数次更换方法,终于研究出盐碱地防护林综合配套营建关键技术,为盐碱生境下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和盐碱地防护林植物材料栽植管理提供了科学指导。
  然而,这些成绩的取得,背后的付出只有他和团队知道。他常说,在我们这样没有雄厚科研基础和深厚学术底蕴的平台上做科研是很不容易的,除了认真努力,我们别无捷径可走。
  2013年,夏江宝第一次申报国家基金面上项目。当时正值寒假,临近春节,他依然在办公室查阅资料,反复修改文本,个中滋味,唯有自知。幸运的是,那年基金申报一次命中。
  2016年,夏江宝参与了与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等多家单位联合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大家每次接到会议通知都从四面八方赶到北京集合,论证修改文本时间显得更加珍贵,挑灯夜战到凌晨两三点钟是家常便饭。夏江宝记忆深刻的一次,是凌晨5点到宾馆休息,早上8点起床继续论证文本。
  经过他与团队共同努力,他们在滨海地区重盐碱地段道路防护林综合配套营建技术、低效林改造、造纸废水灌溉修复退化盐碱类芦苇湿地关键技术等理论研究与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诸多创新成果。
  近年来,夏江宝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主持完成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天津理工大学等委托横向课题10项;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5篇;获得授权专利1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林业行业标准1项、山东省地方标准2项;与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选育7个海棠优良品种,其中“傲霜”海棠等5个被审定为林木良种;先后荣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23项。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