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干部医生教师同时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户
滨州高新区构建扶贫帮扶新格局
滨州日报/滨州网 通讯员 杜盟
  滨州高新区小营街道姜家居委会贫困户赵新强一家三口人,妻子有肢体一级残疾,孩子正在上初中,家庭的重担都压在赵新强一人身上,生活捉襟见肘,非常困难。“自从区里安排了帮扶干部,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赵新强激动地说,“帮扶干部帮我找到了新工作。每个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们还来给我对象体检,做康复训练。孩子的老师们也经常来家访,不仅免除了所有上学的费用,还给孩子辅导功课。”
  区直干部、医生、教师同时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户,在滨州高新区已屡见不鲜。长期患病者、残疾人和在校学生等“病、残、少”群体,是脱贫攻坚工作中重点关注的人群,需要特别关怀救助。滨州高新区在原有“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结对帮扶工作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派优秀医生和骨干教师,实行“医生包患病残疾贫困群众、教师包贫困学生”的结对帮扶新机制,实现了户户有人帮、多人帮一户的“三个一”结对帮扶新格局。
  健康帮扶小组,撑起健康“保护伞”
  “结对帮扶,是卫生系统本年度的首要任务。”滨州高新区社会事务局局长宋胜利说,“要把结对帮扶责任牢牢扛在肩上,用真情实感和贫困户建立感情联系,坚决杜绝敷衍了事和弄虚作假。”从确定工作方案,到逐户调查摸底、选派优秀医生、组成帮扶小组、签订帮扶协议,滨州高新区只用了短短十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行动迅速,但绝不敷衍。从量体温、测血压、听心率,到上门问诊、提供治疗用药建议,再到免费体检和残疾康复训练,这是每位患病残疾贫困群众能享受的“服务清单”,也是帮扶小组每月必须完成的“帮扶功课”。同时,针对每名医生熟悉领域不同的特点,滨州高新区还建立了会诊转诊机制,确保贫困群众的健康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截至目前,共选派129名优秀医生,组成了54个健康帮扶小组,为全区454名患病和361名残疾贫困群众提供各项健康帮扶服务1700余次。
  教育帮扶小组,斩断贫困“传递线”
  “脱贫攻坚,教育先行。贫困学生的教育,关系到一个家庭的未来,是头等大事。”滨州高新区教育办基础教育科主任尹守波说。今年,滨州高新区不仅免除了在校贫困学生的所有费用,还选派了130名骨干教师,组成88个教育帮扶小组,与88名贫困学生确立了结对帮扶关系。除每月开展家校联系之外,帮扶小组还负责贫困学生的德育和智育工作。既要经常与贫困学生谈心谈话,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避免因厌学而辍学。又要针对贫困学生的薄弱学科,及时进行课外辅导,帮助提升成绩。努力做到经济上全力救助,生活上排忧解难,心理上积极引导,学业上扬长避短。
  联合联动联办,形成帮扶“新合力”
  “陈大夫,尧洼村的张大爷这几天总是头晕,您快去看看吧!”挂了电话,索明星也稍稍松了一口气。作为区直结对帮扶队伍中的一员,他帮扶的三位贫困老人都患有慢性病,以往走访时老人们向他反映身体问题,他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我不是专业医生,不知道如何解答,替他们咨询医生时,又说不清症状。现在陈国珍大夫作为他们的帮扶医生,能上门提供医疗服务,解决了大问题。”区直帮扶责任人政策资源广、协调能力强,和健康、教育两个专业帮扶小组,发挥自身特长,互相补足短板,实现了帮扶工作全覆盖、无死角。同时,滨州高新区以区直帮扶责任人为枢纽,建立结对帮扶联络平台,确保信息通畅,强化协同合作,形成了帮扶工作“新合力”,达到了“1+2>3”的实际效果。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