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抗战时我党对清河区经济工作的远见让人惊叹
侯玉杰
  1942年,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代行省政府职能的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主任黎玉、经建处长耿光波,对清河区的经济建设提出了很有远见的意见。全文共五条,其中前三条是关于农业、工业、合作事业的,后两条是关于经费和干部的。炮火连天的岁月里,共产党的高级干部对于经济工作的指导水平让人叹服,也可让人从中得到一点共产党如何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启示。
  摘录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关于农业:“清河区地属平原,沃野甚广,开展水利最为有利条件。过去对于引河、开渠、掘井、灌溉诸工作发展仍不普遍,今后应以最大努力,利用贷款办法普遍地大量开展,以增加农业产量,而与旱灾作斗争。为了改良农业增加产量,必须从注意选种、施肥、除病虫害诸项,一面向群众号召提倡,一面设置农业试验场,实行科学管理,并将每年试验的结果总结比较,作为指导所属地区改良农业的根据及宣传动员积极提倡的榜样。”关于植树造林工作:“清河区林业基础最差,今后应计划建立苗圃,提倡群众造林,以充裕木材来源,并收调剂雨量之效。”
  第二,关于工业:“清河区纺织工业原有深厚基础,不仅棉产丰富,且几乎家家都有机声。但所产土布,因狃于地方习惯,品质不纯,不能耐久使用。在战前因洋布充斥,未得大量发展。战后复由于故步自守,不加改良,销路之不甚广,并且最近清河区更有棉贱伤农的现象。因此,清河区的土布必须改良品质,推广销路,大量发展。政府在这方面应积极提倡改良,专拨纺织贷款,设立纺织局,指导督促纺织工作,借以自给、给人、调剂胶东。”关于日用品生产:“如造纸、制肥皂、洋烛等,就原料及技术工人方面,清河区均有优越条件,今后应善为组织领导,并以开展群众性的生产力为基本方式(尽量减少公营),以适应敌后斗争环境。”关于销售工作:“要大量推销成品,由党政军民各机关首先倡用土质物品,以免滞销。”关于劳动待遇:“要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战工会有决定),以激发其生产热忱。”
  第三,关于合作事业:“清河区的合作社工作,在以往大量发展时期强调了组织形式,没注意到深入巩固,及至环境险恶,有不少的合作社都垮了,现在进行整理工作,各县的联合社有的已经成立,自然是很好的现象。但今后对敌斗争方面,合作社的经营方针一定要符合贸易政策,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要与贸易局取得密切配合,才能发挥最大效能。此外,对于合作社贷款,银行也要划定专款减低利率,经过一定手续的介绍或保证,对于各种合作社应有计划地随时贷款帮助,以提高其合作热忱,便利于工作的开展。”
  对于中共党史,笔者最喜欢研究的单个事件是长征。长征是什么,我认为,长征是一种信仰,是一种革命意志的胜利。为了心中的理想,明知可能是一条不归路,也要杀开一条血路。就那么少的破衣烂衫的战士,许多连步枪都没有,拿起红缨枪就能从国民党的正规军面前走上几个回合。到达了陕北,一支“叫花子模样”的部队,连肚子都吃不饱,更别说武器,因为有了精神的支撑,就能消灭最精锐的东北军。这是我最崇拜红军的地方。
  对于中共党史,笔者最喜欢研究的政策是经济政策。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胜利的政策,向来不玩花架子,一定有经济因素,有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耕者有其田”“参军保田”“打倒蒋介石,保卫胜利果实”等等,这些口号都是经济利益政策的口语化。
  扒着门缝看历史。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山东省领导对清河区的经济工作指导意见是那么的长远和细微。办农业试验场、修建水利设施、建立苗圃、改进纺织技术、发放贷款等等,任何一项都不是眼光短浅的人、组织、政党能够想到和做到了,更何况是在战争的环境里。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