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张家吊炉烧饼:家传的味道飘香40年
    小小的吊炉烧饼,承载了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从张合山的爷爷辈开始,吊炉烧饼的香气就在张家飘散着。

    农活不忙时,老两口每天要用30斤面做200多个烧饼。

    分工协作,尽显老两口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默契。

    红红的炉火,映出张合山一家红红的日子。

  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田中岳 通讯员 苏冲冲 冯志强
  在滨城区滨北街道张调杨村,有一种小有名气的乡村美食——张家吊炉烧饼。如今,张合山和老伴王爱荣依然传承着祖辈的手艺。
  清晨五点多,王爱荣早早就起来了,西屋的瓦面盆里,面团已充分发酵。王爱荣揪起一团面,开始揉捏,不多时,一个个小面团就整齐排列在盖垫上。忙碌一个小时,把30多斤面都揉成小面团后,王爱荣赶紧端着盖垫放到东屋的案板上,在这里,张合山已经给炉子生好了火。
  张合山使用的吊炉是自己制作的,采用市场上常见的八斤锅,倒置在炉子上,铁锅上糊泥,留有一个不大的灶门,形如钢盔。炉温已经合适,草木灰燃烧挥发出的烟气弥漫在整个小屋里。张合山将面团按成饼状,仔细贴在锅的内壁。“这吊炉烧饼最重要的是控制炉内的温度和烤制的时间。炉火不能太旺也不能太弱,太旺会烤焦,太弱会夹生。”张合山说。
  张合山自小跟随父辈制作吊炉烧饼,如今已经有近40个年头。“这活挺累人,但这是爷爷辈传下来的手艺,干了大半辈子了,舍不下了。”说话间,第一批烤制的烧饼已经呈现出金黄色,可以出炉了。
  张家吊炉烧饼只有两种口味:馒头状的是咸味的,带褶皱的是甜味的。不论哪种,都是外酥里嫩,表面厚厚的一层芝麻让人垂涎欲滴。拿一个甜烧饼,用手轻轻揭开,底儿、盖儿、芯儿层层分离,咬一口慢慢咀嚼,不一会儿,香甜的糖稀味儿和浓浓的芝麻香便溢满口腔。
  “地里活不忙的时候就做烧饼,每天能做200多个,串乡赶集卖,一块钱一个!”王爱荣说。儿子在外面打工,老两口在家带着孙子孙女,一家人的生活忙碌却稳定。张合山惟一担心的是,张家下一辈已经不再以做烧饼为生,“等我俩做不动了,再想吃俺张家的烧饼可就难喽!”从张合山的爷爷辈开始,吊炉烧饼的香气就在张家飘散着。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