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 罗军 通讯员 高杨坤 报道)近年来,市法学会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和政法工作任务,全面促进法学交流,有效服务法律实践,为平安滨州、法治滨州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市法学会始终把坚持法学研究的正确政治方向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切实用中央精神统一全市法学法律界的思想,强化了全市法学法律工作者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素质,增强了其繁荣法学研究的使命感、责任感,保证了法学研究正确的政治方向。
夯实基础,完善体系,不断加强法学会自身建设。全市七个县区全部成立法学会,率先实现县级法学会全覆盖。我市县级法学会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全省第一个全部建成县级法学会的市。
根据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需求,2013年,第四届法学会设立了刑事、民事、行政、商事4个专项研究会。四个专项研究会分别结合各自实际,组织开展了法学研究、参观交流、案例点评等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举办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法律服务研讨会”,就不良商业贷款处置、不良贷款清收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举办了“2016年会暨保险法理论与实务论坛”,为防范和解决保险疑难法律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举办了“企业破产法实务论坛暨依法处置僵尸企业滨州实践活动”,提供解决“依法处置僵尸企业”突出问题的对策建议,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举办了刑事法学研究论坛、滨州市青年律师辩论赛等等。近年来共组织各类研讨活动40余次,形成论文500余篇。
市法学会突出重点,服务大局,通过“四个一”和“五参与”,带领全市法学会会员自觉主动地将开展法学研究、法律服务、推动法治建设实践置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谋划落实。
“四个一”即:一次论坛,市法学会每年组织一次法治滨州建设论坛,既是全市范围内最高水准的法学研讨活动,也是全市法学会会员的年会;一次征文,开展一次以法治滨州建设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收集论文400余篇、优秀成果147篇,编印《崇法厚德》论文集;一次评选,开展一次“四好”(好新闻、好报告、好信息、好论文)评选活动;一档期刊,主办《法学研究》期刊,集中刊发法学研究动态和成果,为法学、法律工作者提供了学术成果交流展示平台。
紧紧围绕平安滨州、法治滨州建设中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发挥法学会人才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案件评查、法律咨询和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中,通过“五参与”切实做好法律服务。
坚持服务大局,参与重大课题研究,从法律视角对规范民间借贷、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应对区域性信贷危机、电子商务发展、物流保税中心发展等问题组织了10次专题调研,形成研究成果20篇,先后8次得到市委领导批示,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坚持立足职能,参与服务企业发展,先后召开市法学会服务国有企业、非公企业、金融业座谈会,并组织会员到新成立的三个开发区上门服务,积极为地方和企业发展提供法律服务,现场研究落实具体法律服务事项39个。
坚持积极作为,参与风险评估,60名市法学会会员被列入市县两级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家库,共参与评估重大项目162项,暂停实施14项。
坚持主动作为,参与全国人大提案,组织有关会员开展专门研讨,形成了关于将反邪教法、信访法、诚信法列入人大立法规划的立法建议,通过滨州的全国人大代表将三条立法建议提交全国人大,收到良好反响。
坚持精准发声,参与地方立法,去年6月,组织法律专家对《滨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进行论证,就《条例》的合法性、合理性、规范性和可行性等提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形成论证报告提交市人大法制委员会,这是我市自2015年12月1日获准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召开的首次立法论证会,对于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增强立法透明度,推进立法民主化、科学化进程,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