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樊飞 通讯员 王树华 李昊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滨州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在新一轮的区域发展中要占得先机,脱颖而出,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至关重要。近日,记者就用足用活上级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财政调控,加快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采访了市财政局局长焦本强。
推出一系列务实管用的财政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打好新旧动能转换攻坚战
记者:高质量的发展基础在高素质的产业。财政部门将创造一个怎样的新旧动能转换财税政策环境,促进产业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焦本强:主要思路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支持经济发展重点。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重点和焦点,把支持全市“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作为主线,向改造提升旧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要财源、要财力。二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发挥好财政体制“指挥棒”的作用,充分调动全市各方面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积极性。三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统筹整合财政专项资金、科学运作市级产业基金,集中财力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四是优化财政政策环境。注重发挥财政政策定位精准、调控有力的优势,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上用实劲、出实招,推出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打好新旧动能转换攻坚战。
将财税利益分配与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挂钩,形成“转换越快、成效越大、地方得实惠越多”的财力分配格局
记者:财政体制是引导经济行为的“风向标”。在完善财政体制调动各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积极性上,财政部门有哪些具体的做法?
焦本强:我们将结合国家新一轮财政体制调整和省统一部署,进一步完善市以下财政体制,将财税利益分配与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挂钩,形成“转换越快、成效越大、地方得实惠越多”的财力分配格局。
一方面,落实好“飞地”政策。对跨县区新上产业项目、跨县区搬迁产业项目、跨县区合作园区项目以及因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跨县区转移产业项目,实行转出地与转入地政府主体税收共享制度,引导各地突破行政界限,统筹产业项目布局,实现资源要素合理流动,推进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实施,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另一方面,突出税收贡献导向。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项目是抓手,也是基础。我们将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大对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力度。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一些产业发展还存在层次低、链条短、聚集度差、附加值小、财税贡献弱等问题。特别是“营改增”全面推开,对我市一些产业影响较大,在本地实现的税收减少。我们将适应新的财税体制改革要求,结合全市“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总体布局,对符合政策导向、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予以优先扶持,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延伸税收抵扣链,最大限度提高项目税收贡献率。
进一步创新财政投融资机制,解决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所需的资金难题
记者: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一项艰巨的任务就是补齐发展的要素短板,这需要大量资金作支撑,财政部门将怎么解决“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
焦本强: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解决资金从哪里来是第一位的问题。一方面靠财政投入,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创新财政投融资机制。一是加强财政资金统筹整合。现在我们已经整合相关领域的专项资金,设立了规模5000万元的新旧动能转换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符合新旧动能转换政策的民营企业、“四新”企业以及人才载体、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动财政资金整合,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形成合力”的原则,把各层次、各渠道投入方向相近的资金统筹使用,并积极与上级财政部门衔接,争取好上级资金支持,把各级财政资金拧成一股绳、形成一道劲,聚拢拳头,集中财力支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
二是加快财政与金融合作。进一步加大财政金融合作力度,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激励更多金融资本投向实体经济。去年以来,我们积极发挥财金集团作用,在直接投资、化解风险、过桥资金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发挥了金融稳定资金作用。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挥好财金集团作用,在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范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上、维护地方金融稳定上发挥有效作用。发挥港务集团作用,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强港口建设运营,提升港口承载力,融入全省港口总体布局,推动基础设施上台阶。借助我市列入全省高端石化产业规划机遇,坚持错位发展、联动发展,推动港产城一体化,打好滨州特色牌,引领我市新一轮经济增长。
三是加快运作政府引导资金。目前,我市已制定出台《滨州市市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全市产业基金规模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支持我市“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同时,积极对接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认缴全省性母基金10亿元,争取省基金政策和资金支持。下一步,我们将在整合用好现有基金的基础上,设立并科学运作好市级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以财政出资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出资,带动社会资金支持培育发展新动能。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按照中央、省市统一部署,继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切实加大对违规收费的处罚力度,努力打造收费项目最少、收费标准最低、服务水平最高的财税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