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维和军官杭帆:滨州铁汉,守卫南苏丹
    杭帆在南苏丹维和期间获得联合国和平勋章。

    杭帆在南苏丹维和期间留影。

    杭帆与南苏丹儿童在一起。

  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任宵
  一年前,一万多公里外的非洲大陆,一支来自中国的武装力量守卫着战乱中的南苏丹。枪声、炮声、哀嚎声,不时出现在军官杭帆的耳边。
  一年后的这个春节,渤海湾畔的滨州城,霓虹闪烁,欢歌一片,圆满完成维和任务平安归来的杭帆,终于跟父母妻儿团圆。
  杭帆出生于1983年,内敛、谦逊、做事雷厉风行是身边人对他的评价。见到他时,他身穿一身休闲装,干净利落,握手十分有力。一听到褒奖的话就会腼腆地笑,像一个中学生,姑姑杭薇说,杭帆一看就是个兵。
  当兵前,杭帆是个优秀的运动员。2002年,他考入鲁东大学,修体育专业。毕业后,他没有选择就业,而是报名参了军。他自己解释,练体育多年身体素质过硬,当兵没问题,而且“80后”的男孩儿从小都有“当兵梦”,穿上一身橄榄绿光荣!
  走入军营的杭帆成了一名侦察兵,被编入由著名的“叶挺独立团”扩编而成的第54集团军,驻防在洛阳。训练刻苦、天资聪明的他在入伍第三年顺利提干,大兵杭帆升格为军官。
  赴南苏丹维和,率领保障连完成五大任务,英国军参缘何写信向“中国铁军”道歉?
  转眼10年,杭帆已经成长为一位上尉连长。2016年,他被部队送往广州参加维和集训,年底,他与697位战友一起坐上飞机飞往非洲那个动荡的国度——南苏丹,他们是中国第三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
  在前线,杭帆作为步兵营保障连连长,率炮兵排、工兵排、侦察排和后勤排。在营区的不远处,有两处难民营,难民总人数超过三万人,还有几个本地人聚居的村庄,在这些人当中,没准儿谁手里就持有武器,用杭帆的话说,南苏丹人连放羊都端着AK47(世界最知名突击步枪)。杭帆与战友们的工作首先是对难民营进行武器清缴,他们要保证难民营中不会发生枪械冲突事件。此外,在维和部队驻扎的营区,还有来自英国、蒙古、日本等地的部队,中国军队负责整个营区外围的安全,他们要保证周边200米范围没有武器,杭帆和战友们必须24小时巡逻、站岗。
  然而这些任务对于杭帆来说还是难度较小的,他们还有更重、更危险、更具挑战的任务——长途护卫。为了保证南苏丹难民们的正常生活,联合国会定期给他们派送补给物资。对于那些常年处于饥饿中的南苏丹原著居民而言,这些物资也正是他们迫切需要的,为了填饱肚子,他们可能不惜代价打劫运输车辆。杭帆与战友们就负责护卫物资车队,他们经常跨越战区,从南到北。几百公里的路如果在中国,可能半天时间就能抵达,然而在南苏丹,路况差到难以想象,如果遇到下雨,车辆陷入泥坑就走不了了。杭帆说:“有一次出勤一天时间只前进了10公里。”护卫途中,他们经常遇到沿路乞讨食物的非洲儿童,每当那时,杭帆与战友总是将自己的口粮送给他们。
  与长途护卫相类似,他们还有一项任务叫做“长途巡逻”,杭帆解释说,这项工作就是代表联合国到交火地区调查,当政府军和反对派之间签订停火协议时,他们就负责在此期间查看双方有没有撕毁协议重新交战。执行任务的杭帆和战友们往往面临枪林弹雨,危险可想而知。
  在南苏丹战区,联合国会派驻特别代表,负责行使联合国的职能,比如慰问难民、协调停火等。杭帆的连队就负责一位特别代表的安全保卫,无论是外出工作还是在住处休息,都会有中国军人为他保驾护航。
  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杭帆丝毫不敢马虎,他铁腕治军,连队纪律严明,任何一件事无论大小都严格按照流程做,包括营区卫生、个人内务都达到严苛的标准。联合国代表在视察中国营后,感慨地说:“中国营就是各国维和部队的标杆。”然而,再高标准的工作也难免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杭帆的连队曾接到英国军参的投诉,说他们巡逻质量不高。杭帆没有口头上回应,而是邀请投诉他们的英国军参一起执行任务,后者一天下来被杭帆和战友们精益求精、不怕苦不怕死的工作作风折服,为此专门写了道歉信通过联合国递交中国营,承认“他错了”。
  杭帆说:“执行联合维和任务,难免收到一些恶意投诉,但我们的实际行动是对他们最好的反击。”
  杭帆眼中的南苏丹:霍乱、贫穷、种族冲突
  初到南苏丹时,杭帆虽然早已做好了心理上和身体上的准备,但还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适应期。
  杭帆说,与国内的四季分明不同,南苏丹一年只有旱季和雨季。旱季的时候白天气温能达到40℃以上,他的连队负责整个营区的13个哨位,每个人需要连续站岗5个小时,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考验。对于营区,哨位是第一道关卡,也是最容易受到侵犯和袭击的地方,为了时时刻刻掌握哨位情况,保障手下兄弟们的安全,他的对讲机24小时不离身,枪械都是荷枪实弹,随时处于准备战斗的状态,即使是深夜,一听到对讲机的声音他都会立刻出动,保证15分钟之内到达。
  白天高强度工作,晚上也是紧绷着神经,这让有着钢铁般意志的汉子也吃不消了。抵达南苏丹的前半年,杭帆始终被严重失眠困扰。
  在杭帆的眼中,南苏丹人民面临三大挑战,也是他们面对的最大难题。首先就是霍乱、疟疾和艾滋病,几乎每一分钟都有南苏丹人被这些传染疾病夺走生命。其次是贫穷,战火不断的南苏丹几乎没有经济建设,当地人只能趁着雨季种一些土豆维持生计。旱季的时候,大多数人每天只吃两顿饭,而这两顿饭只有一种食物——芒果。最大的问题,也是所有其他问题的根源就是种族冲突,在南苏丹,很多孩子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杀死敌对种族的人,所以这种根深蒂固的仇恨让这个国家长期处于战乱之中,不断地有大量平民被杀,数以万计的人们流离失所。
  杭帆感慨,在南苏丹的一年时间让他深知和平有多么可贵,同时也感受到生活在和平稳定、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当代中国是多么幸福和幸运的事。
  《战狼2》中枪战镜头来自杭帆维和所在地,中国军人在非洲受不同礼遇
  杭帆在南苏丹维和的这一年,国内正好热映电影《战狼2》。他和战友也在营地看过了这部电影,其中有一场交火的镜头就是来自杭帆所在的任务区,那不是演绎的剧情,而是实实在在的武装冲突。对于杭帆而言,电影最让他动容的就是主人公用手臂做旗杆挥舞着五星红旗通过交战区的一幕,这一幕也让无数国人为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感到骄傲。杭帆说,在非洲确实如电影中表现的一样,无论是政府军还是反对派,都对中国非常尊重,甚至把中国与其他国家区别对待,因为他们都明白,中国人是实实在在帮助他们。
  杭帆在非洲期间与当地一家村民建立了很好的关系。执行任务期间,杭帆经常去看望这一家人,送些食物给他们。完成维和任务即将离开的时候,这一家人拿着自己种的花生来为杭帆送行,在他们看来,这是家里最贵重的礼品了。
  杭帆:军旅生涯无遗憾,只是亏欠家人太多
  一年的维和任务圆满完成,杭帆与战友们交接完工作,回到了祖国。杭帆说,当飞机进入中国领空时,机长在广播里向大家通报:欢迎回家。包括他在内的很多人都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回国后,杭帆获得了难得的一个月的假期,他迫不及待地见到妻儿,并带着她们回到滨州探望父母,从军这12年,他回滨州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
  杭帆夫妇是“双军人”,妻子青岛人,是原南京军区疗养院的一名军医,由于工作原因,她与儿子常年居住在南京。用杭帆的话说,妻儿在南京,父母在滨州,岳父母在青岛,自己在洛阳,一家人四地分居。
  回首12年军旅生涯,杭帆参加过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每年的大比武都成绩优秀,去年又参与了海外维和,如今又刚刚被提拔为少校营长,他说自己已经没有遗憾了。
  面对家人,杭帆说:“儿子五岁半了,我跟他在一起满打满算不超过三个月,之前每次探亲假都是休不到一半就接到命令回部队。这些年亏欠家人太多了。”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