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巾帼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
 




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李淑霞 通讯员 吴振丽
编者按:
  今年是“三八”国际妇女节108周年,我们把目光聚焦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优秀女性代表。她们立足岗位、拼搏进取,争创一流业绩,尽展巾帼风采,为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小康滨州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天,在这个属于广大妇女的节日里,让我们一起分享她们的故事,也希望全市姐妹以她们为榜样,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争做经济转型升级的积极实践者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创新领航者,建功新时代。
   省巾帼建功标兵付蕊:
  把中裕健康产品带给千家万户
  “做餐饮服务行业需要精益求精,甚至是如履薄冰。”从事食品行业30年,目前担任滨州中裕集团副总经理的付蕊表示。
  2009年,来到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后,付蕊着手组建了食品事业部,并经营中裕食品有限公司旗下的法兰卡1876、面食家、中裕食品快餐三大连锁品牌。
  “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做健康产品,中裕所开发的水饺、馅饼、鲜面条等冷冻速食食品以及中裕餐饮连锁店出售的所有菜品中,所用调味品只有盐、纯粮酿造酱油和食醋,其他一律不用。”付蕊介绍。
  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吃惯了用香精、香料调出的快餐的重口味,再一尝中裕的食品,口味淡,不香。而且,有机食品的原材料贵,成本高。
  如何在不使用添加剂前提下,用天然食材满足大家挑剔的口味,保证食品好的口感?付蕊带领研发人员反复尝试。“可能现在消费者觉得我们的水饺、包子、面条等已经很成形了,但其实我们每天都在研究怎么让它在口味、营养上更好。”付蕊说。甚至,有时出发去外地看到当地有知名快餐店,她也买来不同的食品进行研究,以至有时一天要吃六七顿饭。
  付蕊十分注重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狠抓女员工干部的服务、礼仪、素质教育培训,经常带领团队外出学习,参加北京、深圳、成都等大型行业会议、烘焙餐饮零售业会议,并参加各种专业提升内训。目前,公司食品事业部员工近80%为女性,管理人员更是占到90%。在她看来,从事餐饮行业,一些小的细节比如菜的温度、口感都能影响品牌发展,在这方面女性更有优势。付蕊希望,通过对员工服务细节的培训,要让顾客感受到,在中裕,不但能吃到最健康的产品,而且享受到最温馨的就餐环境、贴心和人性化服务。
  “赚钱凭良心”是中裕的经营理念,作为集团副总经理的付蕊十分注重公司及员工社会责任感的塑造。2016年的一个清晨,付蕊在例行巡店时发现,几名环卫工人在中裕快餐店门口避雨,随即告诉员工,“让环卫工人进店喝点热水,暖和暖和。”从那年起,她在中裕快餐店设立了“环卫工歇脚点”。她还要求每个员工从细节做起,如乘坐电梯、开门注意礼让,主动让座,不随地吐痰、乱扔东西等,她自己出门包里也随身带有抽拉式垃圾袋。
  经过近9年努力,法兰卡1876和面食家已经发展到16家连锁店,中裕食品快餐发展到26家连锁店,中裕火锅店发展了1家,门店遍布滨州各大商圈、住宅区,极大满足了广大市民的中西餐饮需求。“很多市民打电话,希望在他们小区门口开店,方便吃到健康的中裕食品。回应消费者的认可和呼声,我们正加紧布局,今年准备在市区再开十家门店。”付蕊介绍,目前,公司正在积极向外地拓展,淄博高铁站、北京农科院内都建成了新店面,滨州的起步只是开始,走向全国落地生根才是目标。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每一个人。付蕊,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子,身负公司重托,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把健康食品做大做强,带给千家万户。2018年,她获评省巾帼建功标兵。
   省巾帼居家创业就业脱贫示范基地沾化区史美尔钓具制品有限公司:
  带动创业项目23个解决就业2500余人
  周新花,沾化区冯家镇庄科村一个只上过三年学的普通农家女,不但建立起规范的公司,而且将生产的鱼钩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实的同时,带动一方百姓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上世纪90年代,周新花来到天津一家渔具公司打工。凭着自己的心灵手巧和勤学苦干,她成为公司技术骨干,缠得鱼钩既结实又精美。
  几年后,周新花回老家结婚,也从此在家乡开启了自己的创业路。
  凭借一身“手艺”,周新花开始从天津渔具公司“接活”,再到冯家镇走家串户去“放活”,手把手地教技术。就这样,周新花每天带着五六十公斤的鱼钩鱼线,穿梭在冯家镇的大街小巷。
  1997年,周新花开起了制作鱼钩的小作坊。2004年,她在冯家镇买了一栋小楼房,小作坊改名为“新花鱼钩厂”。
  产品销路越来越广,2008年,周新花注册成立新花渔具公司,2011年成立沾化欧帆钓具制品有限公司,2011年10月位于冯家镇区的公司新厂区启用。2016年,公司更名为沾化区史美尔钓具制品有限公司。周新花的企业由一家加工作坊发展壮大为现代化的渔具制品加工企业,产品也由单一的鱼钩加工发展到鱼饵、鱼竿等多种产品,并出口到法国、德国、马来西亚等欧洲国家。
  为解决村里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周新花经常免费为当地妇女开展培训,带动全镇新增服装加工、首饰加工等创业项目23个,解决就业2500余人。2016年,公司被评为省巾帼居家创业就业脱贫示范基地。
  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市农业教育中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万余人
  近年来,市农业教育中心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创新培训模式,强化跟踪服务,实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目前,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00多人,其中,生产经营型4450人,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3600人,初始创业者培训2500人,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培养农村带头人600人,培训农村经纪人600人;开展扶贫科技培训3000多人次,有效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中心创新实施“六统一”培训机制,做到了“培训计划、培训教材、师资调配、培训资料、考试考核、发放证书“六统一”。同时做到,统一规范编班、统一军训装备、统一食宿安排、统一物品配发、统一军事训练、统一作息时间,通过严格的准军事化管理,将学员自我管理引入竞争机制,有效地改变了农民培训松松垮垮、自由散漫的习惯,激发了参训学员的团队观念和学习热情,确保了培训质量。认真实施“春风计划”和扶贫培训,组建农民田间学校16个、实训基地21个,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强化现场培训、现场指导和跟踪服务。
  通过培训和有效的后续跟踪服务,全市有大批学员在种植、养殖、加工、服务业等多个行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至2017年参训初始创业培训的2500多名学员中,从无到有开展创业的学员就有735人,占29.4%;实现产业发展、升级和扩大的710人,占28.4%,带动社会就业8000多人,为社会增加收益1.3亿多元,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农民创业就业,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中心连续八年荣获全省农广校系统农民教育培训先进单位,多次荣获全市农业系统先进集体、市直机关优秀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据悉,中心员工中有一半是女性,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积极探索适合农民的教育培训方式。2018年,该中心荣获山东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
  市巾帼文明岗滨州市艺术创作研究所:
  精品创作与研究屡获省部级大奖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滨州市艺术创作研究所的又一个丰收年!以该所为主力创作完成的《滨州地方戏曲研究·东路梆子》一书,在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填补了我市非遗科研成果一等奖的空白,同时该成果获滨州市第25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所长臧宝荣、副所长李娟入选文化部“千人计划”……
  市艺术创作研究所6名工作人员中女性有5位,所长和副所长均为女性。该所在本行业、本系统持续处于领先地位,2014年成为清华大学博士生社会实践基地,先后被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和省文化厅授予先进集体、被滨州市人民政府授予集体二等功等荣誉称号。
  坚定文化自信,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市艺术创作研究所创作的《梨花雨》《杨广和》《冬枣树下》《花匠喜事》《乡亲·相亲》等优秀精品屡获中宣部“五个一”精品工程奖、文化部戏曲孵化项目、省精品工程奖、泰山文艺奖等,为滨州赢得了殊荣。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保护濒危剧种。由该所启动的东路梆子课题调研,成功获得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立项。课题组历时两年走遍与滨州东路梆子有关的惠民、沾化、无棣、阳信、滨城、邹平、章丘、商河、乐陵、庆云等县区的村镇、剧团70余个,采访基层群众、民间艺人200余人,完成了52万字的撰写工作,并由中国戏剧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为滨州地方戏曲剧种的保护传承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依据和经验参考。
  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项目负责制”让市艺术创作研究所成为高层次人才孵化器。先后培养出4名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2名市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担负起新时代文化历史使命,今年我们将把少数民族题材文艺创作作为我们的工作重点。”臧宝荣表示。
  2017年,市艺术创作研究所还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承接了创城文艺作品创作征集巡演、扫黄打非进基层专题创作、感动滨州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三项市级重大活动的策划、导演、文学统筹等工作。在2018年文化进万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中,捐赠由该所编辑出版的图书200余册。此外,积极参与市妇联、市总工会等单位组织的“冷冬暖童心”、“慈心一日捐”、冬衣捐赠等各类公益活动,彰显人文情怀。
  一群80后“娘子军”在平凡的岗位上吐露芳华,展现着自己的责任和担当。2018年,该所获评市巾帼文明岗。
  省“最美家庭”宁治春、刘秀芳家庭:
  家中藏书万卷书墨飘香
  宁治春家庭居住在邹平县临池镇古城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家庭。但与大多数农村家庭不同的是,这里藏书万卷,书墨飘香,是名副其实的书香之家、文化之家。
  这个家庭组建于1984年。户主宁治春自幼喜爱文学,所有心思、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读书、写作上。为了支持丈夫心爱的事业,妻子刘秀芳承担起所有家务,即便是怀孕、有了孩子之后,仍然任劳任怨。宁治春喜欢读书,但家在乡下,无处借书,就开始买书,30多年来,买书一直是这个家庭的最大开支,现在家中拥有图书1.2万余册,品类包括文、史、哲等各个方面。
  藏书是为了读书。在这个家庭,读书已经成为一个习惯,不仅宁治春本人读书不辍,妻子及两个女儿也乐在其中。通过读书,既学到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宁治春本人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先后有70余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和纪实文学作品在各报刊发表,并有多部个人文学作品集、诗集出版,其中《邹平三字歌》获滨州市社科三等奖,《所谓纪实》获邹平县范公文化奖。妻子刘秀芳通过书本学到了养殖、种植、饮食、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读书让她更加善良,十几年如一日,她凭一己之力照顾哑、盲双残的婆母,无私尽孝,受到邻里称赞。两个女儿也从书中汲取营养,踏实努力,勤恳工作,诚实善良。
  在乡下,没有图书馆,很多人想读书也难,宁治春的家庭藏书为周边群众解决了这个难题。几十年来,这个家庭的藏书先后有数千册借阅给其他读者。同时,宁治春还联并吸引了邹平、淄博等地的众多文学爱好者和文化工作者,聚会于此,探讨文学,交流读书心得。
  近十几年来,宁治春从事地方历史文化搜集、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自1985年参与积极挖掘、搜集、整理了大量当地优秀的历史《八仙桥》、《张货郎峪》、《於陵城的传说》等民间传说。重新发掘整理了具有200多年历史的长白山地区著名杂耍“古城竹马”,使这一湮没达半个世纪的传统民间艺术重新登上舞台,并被评为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并于2012年获得滨州市社科优秀奖。
  多年来,宁治春家庭先后获得山东省首届“齐鲁书香人家”称号、全国首届“书香之家”称号、山东省“书香农家”称号、滨州市“十大最美家庭”及县、镇各种奖励十多次。宁治春本人获得滨州市“乡村之星”称号。2018年,该家庭荣获省最美家庭。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