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促进急救知识普及 提高全民急救水平
    滨医附院消化内科内镜取出的硬币、打火机等各种异物。

    滨医附院医护人员教授如何做心肺复苏术。

    第五届全市院前急救技能竞赛现场。(王健摄影)

  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隆卫 通讯员 孙丽娜 张传忠
  乘电梯遭遇故障、车祸被卡在车内、孩子游玩溺水、老人突然晕倒、儿童误食异物……现实生活中意外无处不在,如能正确及时地采取急救措施,很有可能减少伤亡。但是对于心肺复苏、伤员搬运以及昏迷、中暑、触电、溺水、中毒等危急情况的急救技能,我市普通市民的掌握程度和知晓率还很低,多数人没有参加过相关培训。本期《委员关注》邀请的委员嘉宾都是资深医务人员,他们从专业的角度为大家普及急救知识,并就如何提高全民急救水平建言献策。
  【重要意义】
  掌握急救知识有备无患,危急时刻能救人一命

  曾经有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的讨论,特邀嘉宾、滨医附院急诊科主任邱建清说,从道德角度考虑,应当毫不犹豫地去扶起来,但是从医学角度考虑,首先应用最短的时间判断患者是意识丧失摔倒,还是摔倒后骨折不能活动。如果属于后者,贸然扶起后行走,会导致血管神经损伤,加重病情。
  “因此,普及院外急救知识非常重要,于人于己都有重大意义。”邱建清说,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对急诊急救的需求也不断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突出,意外伤害、脑卒中、心跳骤停等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年轻化。很多人认为这种危险离自己很遥远,其实不然,滨医附院急救中心仅春节前后一个月救治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就有20余例。目前,我们国家院外心跳骤停抢救成功率约1%。心脏停跳4分钟内救治成功率约50%;6分钟内救治成功率约10%;10分钟内救治成功率约1%。也就是说,心脏停跳超过10分钟成功救治的希望非常渺茫。如果在院外发生心跳骤停,大家能第一时间进行胸外按压,就会为专业医护人员的到来赢得宝贵时间,极大地提高救治成功率。
  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普通人碰到像心脏病、溺水、窒息、创伤等各种原因导致患者突然晕倒,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技术(CPR)时,并不知道具体该如何操作。市政协委员、滨医附院护理部副主任刘莉说:“判断和进行CPR需要六步:第一:判断意识。轻拍患者肩部,呼叫患者,确认患者无反应,视为意识丧失,看表记住时间。第二:呼救。告诉周围人,请帮忙拨打120(说出具体位置)。第三:检查呼吸和脉搏。观察患者胸廓起伏,触摸颈动脉搏动(将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向同侧下方滑动2~3cm,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时间5~10秒,无颈动脉搏动,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第四:定位按压(按压部位:成人按压部位在胸部正中,胸骨中下1/3交界处,男性患者为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一只手的掌跟部放在胸骨两乳头连线处,另外一只手叠加在其上,两手手指交叉紧紧相扣,实施有节律的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深度5~6cm。按压时间:放松时间为1:1,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30次。第五:开放气道。一手置于患者前额,手掌向后下方施力,使头呈后仰位,另一手托起下颌部,打开气道。第六:人工呼吸。一手捏住患者鼻孔,双唇紧贴包绕患者口部,施以1秒钟的吹气,可见胸廓隆起,吹毕立即离开口部,松开鼻孔,转头观察患者胸廓下降后,再重复吹气一口。心脏按压30次,吹气2次,反复进行。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呼吸和颈动脉搏动情况。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直至医务人员到达。”
  学点急救知识,有备无患。危急时刻,正确及时的急救措施有时能够挽救一条生命。市政协委员、滨医附院小儿外科主任傅廷亮从事小儿外科临床工作已有35个年头,小儿急救经验丰富。日常生活中小儿食物卡喉现象比较常见,儿童吞入异物后大多不会表达,如进食时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脸色发暗或发紫、突发意识改变或四肢突然变软等症状,应考虑是否是食物、异物卡喉或误吸入气道。气道异物窒息或食物团卡喉的危险性很大,现场及时识别和有效急救处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关于儿童食物卡喉的救治方法,傅廷亮说,可以站在儿童背后,两臂从其腋下环抱,一手握拳,一手抱拳,抵住肋骨下缘与脐部之间,双臂用力收紧,快速向小儿身体的后上方冲击性地挤压患儿胸部,连续几次挤按,气管梗阻解除,异物排出。
  关于婴儿食物卡喉的救治方法有两种:拍背法(将婴儿托在前臂上,骑跨在成人胳臂上,用手托住下颌,使头低于躯干。另一手掌根在婴儿肩胛间,向前下方连续用力拍击,这样形成冲击力,从而将异物吐出来)和压胸法(将小孩翻转面部朝上,施救者食指及中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用力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刚中带柔5次。重复上述动作,观察异物吐出)。但是这两种方法只适用于婴儿食物哽噎,其他情况请勿试用。
  过年吃年糕、端午节吃粽子误吞枣核,吃鱼时被鱼刺卡住,小孩子误吞硬币,老年人假牙脱落后误咽……生活中误吞误咽的例子很多,据统计,近五年滨医附院消化内科进行内镜取异物500人次。
  “吞食异物后,家人往往会说一些经验性的方法,比如:食管卡了枣核,大口吞咽馒头就会把枣核带下去;刺激咽喉部诱发呕吐,可以把异物吐出来;卡了鱼刺,更简单,那就喝醋。”市政协委员、滨医附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成霞说,这些做法不仅不正确,反而非常危险。枣核卡在食管,很有可能扎到食管壁上,吞咽馒头反而会扎得更深,有可能会扎穿食管,造成食管穿孔诱发胸腔感染。鱼刺卡在食管里,用醋软化鱼刺,醋能在鱼刺上停留几秒钟?如不及时处理,鱼刺可能刺穿食管,而与食管临近的就是心脏和大血管,如果鱼刺扎在了大血管的位置,随时可能危及生命。自行刺激咽喉部诱发呕吐,不仅不能把异物吐出来,反而可能导致贲门撕裂,甚至发生致命性的大出血。食管异物严重者可造成食管瘘、纵隔脓肿、穿破大血管甚至危及生命,如果身边再发生这种情况,首先要镇定,停止继续进食,马上到正规医院处理。
  【我市概况】
  我市接受培训非医务人员不到2万人,滞后于发达省市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急救知识普及人群仅1000多万人次,应急教育普及率仅1%,而德国的普及率高达80%,法国为40%,美国约为25%。急救知识普及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市普及情况如何呢?
  “与发达省市相比,我市在急救知识的科普、培训、宣传等方面还相对滞后。”邱建清说,滨医附院急救中心承担着滨州市及周边区域急诊、急救及远程转诊任务,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院前急救、院内抢救和危重症救治等在鲁北地区均处于领先地位,在滨州市突发重大事件的紧急救援、人员培训以及科普知识宣传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近几年来,由于政府和主管部门对急救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急诊急救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的急救意识也不断增强,滨医附院除了对全市的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考核,对全市及东营等周边市7000余名乡医进行了急救知识的培训外,还对部分机关单位、企业职工、老年大学学员、社区群众、志愿者、交警等3000余人进行了培训。但是,据了解,我市接受培训的非医务人员不到2万人,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全民急救水平任重道远。
   【存在困难】
  市民急救意识普遍不高,急救知识宣传普及不到位

  我市急救知识普及率不容乐观,当然这一现状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国人口基数大,急救工作起步晚,普及急救知识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促进急救知识普及,提高全民急救水平,我市存在哪些困难和不足?
  “市民意识普遍不高是主要原因。在突发事件现场,比如发现有人溺水后,围观者多数只是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专业救援人员的到来,而不是紧急判断患者心跳呼吸是否停止,及时地进行心肺复苏,从而耽误抢救的最佳时间。”刘莉说,国外发达国家三分之二的成人掌握基础的急救技能,我国还远低于10%,这同时说明,政府对急救知识的普及重视程度还不够。
  在国外,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的教育,目的就是让每个普通人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在救护车赶到之前,充当临时的救护员。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越来越重视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我市中小学及大中专院校也应将急救知识培训提升到相应高度,确保每名学生都能接受到正规的培训。
  “目前,急救知识的宣传也不到位,遇到突发情况,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救治,更有人因为不够专业而不敢救治。很多突发情况,患者明明可以摆脱困境,却错失了救治的最佳时机。再就是,群众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也比较淡薄,每年都有大量相同的病例发生,如溺水、食物卡喉等,在节假日、寒暑假期间尤为明显。”刘成霞说。
  “非专业化转为专业,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全民急救水平,需要时间和成本,更需要宽容的社会环境。”傅廷亮认为,普通老百姓掌握急救知识,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不断加强培训与宣传,更需要一定的实践机会。
   【委员嘉宾支招】
  急救技能培训首先应进课堂,针对特定人群应多组织模拟训练

  衡量社会急救能力和水平,不仅要看专业应急救护人员的素质,更要看全民的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如何才能提高我市的全民急救水平,让每一个人生命都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应急救护是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处理中的重要一环,提高全民急救知识普及率势在必行。傅廷亮认为,首先要对消防队员、警员、司乘人员、体育教师等一些特定人群进行培训。其次,就是做好社会急救的“全民教育”,循序渐进,不断扩大到保安、商业、娱乐业、导游等各行各业。培训工作还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对普通市民的普及培训,应着重于CPR技术操作和常见的意外伤害急救,如:煤气中毒、触电、开水烫伤等。对特殊人员要增加急救“四大技术”培训内容,以及危重病等急救要点的培训。
  “急救技能培训首先应进课堂。”刘莉建议,定期对中小学及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组织学生学习、实践、演习,并纳入综合素质考核范围,从根上抓起,提高全体学生的急救水平。其次,要依靠高校医学院的学生和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定期对社区街道、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并考核。同时,依托社区街道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发放急救技能学习资料,组织居民定期学习、练习,并指导他们进行现场模拟训练。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以及新媒体进行普及培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发放资料、举办相关讲座、知识竞赛、现场模拟演练等方式,进行形式多样的宣传。同时,链接社会资源,引导多方参与急救知识普及,并制作成动漫或视频,充分利用电视、公共显示屏、手机等软件进行播放,进一步增强全民急救意识。
  促进急救知识的普及,最简捷的方法就是,行政部门牵头将急救课程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各种培训班中。刘成霞认为,培训过程中,要注重模拟急救器材的演示,通过讲述、现场示范以及亲身体验等形式,强化练习并考核,确保学习者真正掌握这些技能。
  “提高全民急救水平,政府和主管部门首先应加强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培训重视程度,并列入工作考核指标。”邱建清认为,其次要从人群密集的单位场所入手,如社区、学校、旅游景点、大型商场等,选出优秀的人员进行专门培训,考核合格后,让他们对所属区域人员进行再培训,壮大培训队伍。同时,加大对重点人群的培训,如私立医院和诊所的医护人员、警察、学校老师、公务员等。通过媒体进行专题宣传,利用大讲堂、专家答疑等方式强化大家对急救知识的认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弘扬见义勇为正能量,避免非医护人员院外救治不当出现纠纷等现象的发生。希望大家尊重生命,支持并参与到急救知识普及工作中来,全民共建和谐社会,共同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