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创新实施“科技+”行动计划 全力支撑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滨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 贾善银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也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各级高度重视、社会普遍期待。对于滨州来讲,这既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是迫在眉睫的使命担当。尤其是,如何发挥好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下一步,我市将以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引领,大力实施“科技+”行动计划,加强纵向对接、强化横向协同、深度广泛渗透,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在科技供给、要素集聚、企业培育、产业升级等方面为新旧动能转换注入强大动力。
  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升级。围绕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全力抓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集中优势资源,构建布局结构优、规模体量大、延伸配套性好、支撑带动力强的现代产业集群。一是聚焦传统产业上水平。紧紧抓住高端铝产业集群纳入科技部2017年度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机遇,推进技术升级、产品升级、价值链升级,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迈进。完善家纺纺织产业品牌培育和管理体系,瞄准国际国内市场需求,育精品、提层次,提高最佳产品供应率,努力建设新型纺织产业基地。依托重点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虾贝虫”经济,打造京津冀优质牛羊肉产品加工基地。二是聚焦新兴产业上规模。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医养健康等五大新兴产业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建设的重点,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所在。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核心企业,打造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完善产业全链条,迅速形成强大规模,推进集群发展。对各产业各领域的骨干企业,积极支持其联合科研高校院所等开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鼓励“抱团”发展,共同解决技术、资金等瓶颈性难题。三是聚焦高新产业成气候。补齐短板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应有之义,充分发挥省级以上开发区尤其是高新区的孵化、加速、聚集、辐射作用,助推滨州高新区“以升促建”、加快发展,早日跻身国家级高新区行列。加速培育、引进、吸收高精尖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储备库,扩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深入实施“小升高”培育计划,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松绑”“减负”,努力培育一批领军型科技企业。
  聚创新资源推动企业转型。投入是产出的前提,科技投入则具有“乘数效应”,我们应该把眼光放远,舍得拿出真金白银投向自主创新;把胸襟放宽,切实制定真举实措支持科技合作,努力让前沿科技、高端人才、优质项目向滨州聚集,真正使新旧动能转换“蹄疾步稳”。尤其是,在前瞻研判、强化科技供给方面下大力气,研究解决好怎么让企业唱主角、怎么让人才活起来、怎么让平台更有效等现实课题,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动力、活力和实力。一是积极搭建完善政策框架。深入研究和对接国家、省各项政策,学懂、弄通、用好,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落实措施,强化舆论引导、加强阐释指导,着力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充分释放政策红利。谋划推出最能补齐发展短板、最能激发潜在优势的人才新政,培养和引进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滨州籍”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及其团队。建立全市科技创新发展协调机制,注重整合全市科技创新资源,向重点行业领域集中发力。二是突出高端创新资源供给。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落地,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加快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等各类载体平台建设,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插上科技的翅膀。重点抓好国家级高端铝材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和愉悦家纺山东生态纺织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带动相关产业迈向中高端。争取实施一批国家、省科技重大专项,集中突破清洁染整、赤泥综合利用、食品安全、智能制造等重大关键技术。三是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从我市科技创新基础相对薄弱的现状来看,深化科技合作交流,实现借梯登高、借力发展,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是必由之路。精准对接转换所需、企业所盼,为企业提供“保姆式”“一对一”服务,在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上重点突破。积极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科技创新大数据等专业科技和综合科技服务业态,着力提升科技服务业对全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加速助推力。积极推动促进国内外各方面科技资源在我市聚集,集合国内外高精尖技术研发合作需求,支持搭建一批科技合作平台。推进人才项目平台一体化建设,努力集聚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等高层次人才。
  集创新成果增进民生福祉。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民生是根本出发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加快推进智慧社会建设,激发新的增长动能,努力让创新成果惠及更多百姓群众。一是对接美丽滨州建设。加大对行业共性、民生公益、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深入实施“环保溯源治理”“绿色化工”等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作用。二是对接健康滨州建设。积极推进生物、信息、工程、材料、先进制造等前沿技术与医养健康产业融合创新,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用食品等领域突破一批新技术,研发一批新产品,加快支撑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壮大,助力健康滨州建设。三是对接幸福滨州建设。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突破和应用示范,培育壮大共享经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让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在群众日常工作生活中转化应用,形成基于智能和数据的创新社会形态,打造智慧政府、智慧企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四是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从源头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支撑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加大科技精准扶贫实施力度,深化“园区+”“企业+”“人才+”“互联网+”科技扶贫计划实施,突出精准、示范、长效、协同。打造“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升级版”,创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培育现代农业竞争新优势。提高滨州、滨城两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定位,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加快中科院滨州试验站建设,吸引国内外农业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引领带动一批农业科技园区发展。
  促大众创业激发万众创新。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必须强化重视科技、支持科技、发展科技的导向,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自信,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激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潜在活力。一是打造标杆、倡导典型。选准切入点,大力宣传各行各业在实施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先进理念、先进经验、先进模式,培树一批典型、打造一批标杆,大张旗鼓予以宣传,发挥示范带动效应,讲好滨州新旧动能转换故事,打造全市创新创业品牌。二是上下联动、倾斜基层。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支持县区和乡镇试点建设创新型县区和创新型乡镇,增强基层创新能力。注重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问政于基层单位、问需于一线企业、问计于普通群众,准确掌握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拿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措施,做到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果在一线体现、形象在一线树立,以优良的作风激活发展新动能。三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聚焦新旧动能转换10大产业领域,培育一批带动性强、特色鲜明、市场化运作的众创空间。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建设,加快滨州知识产权学院建设,探索支柱产业集群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采用后补助、奖励、贷款贴息等方式,对各类创新创业主体予以支持,激发全民发明创造热情、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