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山东省“最美家庭”宁治春、刘秀芳家庭:
家藏万卷书免费借乡邻
     宁治春、刘秀芳夫妇在书房写字读书。

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隆卫 通讯员 宋萍
  近日,山东省“最美家庭”评选结果出炉,我市10个家庭荣膺山东省“最美家庭”。日前,记者来到家住邹平县临池镇古城村的宁治春、刘秀芳家庭,发现在这个农村家庭里,却藏书万卷、书墨飘香,是个名副其实的书香之家、文化之家。
  30多年来购买图书1.2万余册,一家四口养成读书习惯
  1984年,宁治春、刘秀芳喜结连理。丈夫宁治春自幼喜爱文学,所有心思都用在读书、写作上。为了支持丈夫的爱好,妻子刘秀芳承担起了所有家务,即便是怀孕、有了孩子之后,仍然是任劳任怨。
  宁治春喜欢读书,但在乡下无处借书,因此就开始买书。30多年来,买书一直是这个家庭的最大开支。现在,这个家庭拥有图书1.2万余册,涵盖文、史、哲等各类。与此同时,一家人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不仅宁治春本人读书不辍,妻子及两个女儿也乐在其中。
  “读书既能学到知识,又能陶冶情操。”宁治春说,他先后有70余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和纪实文学作品在各报刊发表,并有个人文学作品集《所谓小说》《所谓诗歌》《所谓散文》《所谓纪实》,诗集《如诗如画》《椿香居杂诗》《邹平三字歌》出版。其中,《邹平三字歌》获滨州市社科三等奖,《所谓纪实》获邹平县范公文化奖。
  “谢谢妻子和女儿的支持,我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中去。”宁治春告诉记者,妻子刘秀芳十几年如一日,凭一己之力照顾着哑、盲双残的婆婆,并主动学习了很多关于养殖、种植方面的专业知识,继而获得经济效益补贴家用。此外,两个女儿也经常帮他进行资料整理、文字录入工作。
  家里数千册藏书借与他人阅读,成为周边群众的“图书馆”
  在乡下,很多人想读书却没有地方借书,宁治春为他们解决了这个难题。几十年来,他带动周边群众读书学习,每年向群众提供各种优秀读物数千余种,吸引读者千余人次。同时,宁治春还联合他人成立读书会,免费辅导少年儿童读书,并吸引了邹平、淄博等地区的众多文学爱好者和文化工作者,大家常聚在一起探讨文学,交流读书心得。
  近十几年来,宁治春一直从事地方历史文化搜集、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自1985年参与编撰《临池乡志》、2008年主编《古城志》开始,他积极挖掘、搜集、整理了大量当地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料,先后搜集整理了《高大姑的传说》《八仙桥》《张货郎峪》《於陵城的传说》等民间传说;重新发掘整理了具有200多年历史的长白山地区著名杂耍“古城竹马”,使这一湮没达半个世纪的传统民间艺术重新登上舞台,并被评为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其主编并执笔完成的《古城志》出版问世,并于2012年获得滨州市社科优秀奖。
  2010年,宁治春应聘至邹平县文体旅游局,从事《邹平历史文化丛书》的策划及编审工作。他参与主编的《邹平民间歌谣》获得滨州市人文社科二等奖,《邹平历史人物》获滨州市社科三等奖;策划并担任副主编的《陈仲子研究资料集》《邹平名门望族》《邹平风景名胜》等书,填补了邹平县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空白,受到广泛称赞。
  宁治春积极参与地方文化活动,义务帮助他人整理、出版书籍
  2017年春节期间,宁治春策划并主持了由邹平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中国梦——阅读邹平主题图书展”布展活动;当年4月份,又参与策划了由县委宣传部、县文化体育和旅游事业发展局主办的“传承文明创新文化——邹平家训家风家谱展”,为展览搜集各类家谱130多种。
  除积极参与地方文化活动外,宁治春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周边村庄进行文化建设。在邻村红庙、兴安、高旺等村孝德文化建设中,他不计报酬撰写文稿、提供资料。在古城小学“文化进校园”活动中,他亲自开展“於陵文化展室”的策划、设计、文字编写、沙盘制作等工作,并利用自己的文化人脉,聘请南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鲁中职业学院、淄博职业学院的教授及地方文化研究人员,为学校师生举办地方历史文化讲座。
  此外,宁治春还自费开办“梁邹书画网”,为广大书画家及书画爱好者提供宣传和服务。他还先后义务为八旬老人孙丙南编辑整理诗集《孙丙南诗集》、回忆录《往事与随想》,为王聪编辑出版散文集《致我生命中所有的美丽》等。
  因在乡村文化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2013年,宁治春被评为滨州市“乡村之星”。他的家庭也先后获得众多荣誉,如全国首届“书香之家”、山东省首届“齐鲁书香人家”、山东省“书香农家”、山东省“最美家庭”、滨州市“十大最美家庭”等。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