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二等奖作者:林世军
十年摄影路一片为民情
  2007—2017年,一转眼,我从事新闻摄影工作已走过十年。
  十年间,我拍摄了3000多张新闻图片,保存照片的U盘就有10几个。其中,我在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报》《大众日报》《滨州日报》等各级新闻媒体上发表的累计有1000余张。
  这十年,我通过新闻照片留存珍贵资料,传播正能量,结交朋友……照片,以她独有的新闻传播视觉讲述着阳信好故事。
  这十年,我背着相机走遍了阳信大地,用照片记录并见证了“中国鸭梨之乡”的发展变化。摄影,不仅是工作,它俨然已是我的精神之家。
  这十年,我利用新闻摄影推介阳信工业农业产品,宣传典型先进人物事迹,报道各行各业的创新经验做法——小相机能产生大能量。
  我从小就幻想自己有一部相机,但是直至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才第一次与它亲密接触。当时,我按捺不住蹦跳的心脏,反复揣摩,不断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几天我竟然无师自通。2007年10月的一天,我的新闻摄影处女作品发表在《滨州日报》上。
  此后,我一发不可收拾。抓拍、策划、追踪拍摄,一年365天我几乎每天都在钻研新闻拍照。10年如一日,这其中的困难、辛苦也只有自己知道。为了抓拍好照片,裤子划破了,鞋子磨烂了,双手冻紫了,这是常有的事,甚至头还碰了个大包。
  恐高的我曾经冒着三级大风,顺着梯子爬到近10米的高处拍照扭秧歌的村民;夏天夜晚为了拍金蝉爬出,我曾经趴在梨树下的湿地里1个多小时。记得2013年4月19日下午,大雪不约而至,我踩着没脚的积雪在万亩梨园拍照,从新闻的角度采写突如其来的大雪对正在开花的梨树产生多大的影响。当晚,顾不上吃饭,来不及换掉早已湿透的鞋子,我一头扎进办公室挑选照片,配写文字说明,上传稿件。第二天,该新闻图片在《大众日报》头版显要位置得以刊发。
  10年来,我采访拍摄的人物达到了四位数,遗憾的是竟然没找到一张自己拍照工作时的照片,生活照也少得可怜。
  10年磨一剑。我不禁自问,是什么力量鼓舞着我毅然奔跑在新闻摄影路上?我想,除了工作的责任,还有一份沉甸甸的为民助民责任,当然这两者是不能分割的。
  10年摄影,我拍摄新闻图片的主战场在农村。主角有村支书、“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致富能人、文化能人、美德村民、农村老师、农村学生、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以及新农村新环境、新风尚、新气象,还有农业生产等等。
  回想10年新闻摄影路,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一定要用照片打动人心。我一直坚守着一个习惯,就是把被拍摄者的电子版照片发给他(她)自己,算是对人家配合我采访拍摄的小回报。这也是在用照片与群众交流,交友,打动他(她),以后要是再采访拍摄就容易多了。
  10年中,我用新闻图片打动了很多很多群众。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杨广和、高守海两位忘年交朋友。
  杨广和是滨州人都熟悉的“回民活雷锋”、全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曾荣获山东省“五四青年”奖章。我给杨广和拍摄新闻纪实照片已经整整9年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身为奥运火炬手的杨广和主动放弃出租车生意,义务宣传奥运精神。当时,我在阳信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刚刚工作了一年。领导把宣传杨广和这项工作交给了我,从此我不间断地宣传“活雷锋”杨广和。9年来,我共为杨广和拍摄了大约200张新闻图片。为了更好地传播正能量,我目前正在整理新闻摄影图片展览《杨广和学雷锋》。
  高守海作为山东省农村优秀文化人才,是阳信县有名的新闻人物。我与高守海结识也是缘于新闻采访,从2011年至今我给他拍摄了100多张新闻图片。高守海从编排秧歌舞,到说唱大鼓书,再到编写普法(廉政)“顺口溜”小报,我都用一张张新闻摄影图片真实作了记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10年新闻摄影路已成为过去,今后无论是否从事新闻宣传工作,通过新闻摄影增长的知识,结交的朋友,锻炼的思维,将指引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作者单位:中共阳信县委宣传部)
  (文章有删改,请扫码阅读全文,或登陆滨州网阅读“我的音体美故事”专题文章)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