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17年度“十佳滨州乡镇农技人员”高新华:
“多重身份”系一身“定海神针”暖民心
滨州日报/滨州网 通讯员 孙静怡 边清滨
  近日,滨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2017年度“渤海英才·N十佳”优秀人才,无棣县水湾镇农技站站长、枣业办主任高新华获得“十佳滨州乡镇农技人员”荣誉称号。高新华自1989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战斗在农业技术推广一线,将一腔赤诚奉献于农村基层农技推广事业,被同事和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水湾镇农村土地上的“定海神针”。
  工作中的狂人和农技知识传播者
  春耕忙于选择优良品种,把好农资质量关;夏季奔波于田间地头,观察庄稼长势,分析病虫原因;秋天做好测产记录;冬天又要为农民送科技下乡……一年四季,高新华总是马不停蹄地奔波、忙碌。
  工作27年来,高新华多次走遍水湾镇82个村队,根据土壤化验结果,通过技术培训和科技示范户,指导村民施什么肥、施多少肥以及追肥数量,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万余亩。
  多年来,在无棣县农业局、林业局等涉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高新华在全镇共举办技术培训班、现场会等120余场次,参加人数2万余人次,并利用农贸大集发放各种实用技术宣传单10万余份,进行各种技术咨询、田间指导5万余人次,培养全镇各类种植专业户600余户。
  群众致富的贴心人和好帮手
  工作中,高新华视农民为亲人,视农村为战场,时刻用党员先进性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每天下班后,单位走得最晚的是他;上班时,来咨询种植技术的群众找得最多的也是他。2014年12月份,谷庵村村民张海明通过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后,有了流转土地种植食用菌的想法。为此,她找到高新华咨询有关政策。之后,高新华帮她协调镇经管站和村委会,于2015年初成功流转了76亩土地,用于发展食用菌养殖。
  流转土地后,张海明一下子投入资金73万元,把家里的积蓄都花光了。但没想到,后期资金有些跟不上,制约了食用菌大棚的建设。此时,张海明又找到高新华,请他帮忙协调资金。高新华没有推辞,通过自己的亲朋,由他做担保,给张海明协调了15万元资金,帮助食用菌种植大棚建设完成。此后,高新华还定期到张海明的食用菌大棚里进行技术指导。张海明逢人便说,“多亏了高站长帮忙,我才建起了大棚,种出了好菌,如果没有他的帮助,我会输得很惨。”
  技术上的“大拿”和推广先行者
  高新华还兼任着水湾镇枣业办主任,担负着全镇枣业技术推广的重任。在最初推广冬枣新品种时,很多枣农并不接受。为此,高新华首先在自家枣园里做实验,嫁接冬枣新品种,想着让枣农先看到收获,继而跟着嫁接。
  最初,妻子也不理解高新华,觉得自己辛辛苦苦种植的好枣树得拦腰斩断进行嫁接,而且两三年没有收入,很不靠谱。为此,妻子和高新华生过气、打过仗,但他始终坚持,只为让新品种惠及更多枣农。
  在王昌村推广嫁接改良技术时,村民张树峰同意改良,但遭到家人反对。在张树峰的坚持下,2013年4月份,他家先试嫁接了3亩地的冬枣新品种。之后,在高新华精心的技术指导下,3亩地的新品种冬枣长势良好,2015年全部挂果,3亩地的冬枣卖了7万元,比普通冬枣亩增收一倍以上。有了可喜收入,张树峰一家人乐得合不拢嘴。张树峰的家属见到高新华后,感激地说:“高站长,多亏了您,不然现在我家的收入还停留在三年前的水平。”
  2015年夏季,高新华在田间巡回指导玉米病虫害防治时,发现全镇5万亩玉米普遍得了锈病。为此,高新华连夜和农业办人员印制了1万余份玉米锈病防治技术宣传单,利用农贸大集进行了发放,并通过各村高音喇叭进行宣传,全镇掀起了玉米锈病防治高潮。当年9月21日,天惠粮食种植合作社理事长王希广找到高新华,说合作社里的600余亩玉米锈病很严重,高新华立即到田间查看病虫害情况,并联系县农技站的技术人员咨询用药和防治技术,并加以施治。短短几天后,天惠粮食种植合作社的600余亩玉米锈病得到有效防治。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