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市救助管理站:
去年共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604人次
     市救助管理站2017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604人次。

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张猛猛 通讯员 刘飞鹏 王茜茜
  1月7日晚,当大家都在朋友圈里分享“遇见雪”的喜悦心情时,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正行驶在城区的大街小巷,查看哪个角落里躲藏着瑟瑟发抖的身影,这是他们一年来从未间断的巡街工作。
  2017年全年,市救助管理站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604人次,其中未成年人31人次,提供医疗服务72人次。通过在全国率先提出“社会化寻亲”服务理念,首创“互联网+寻亲”模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寻亲工作,帮助65名长期滞留人员寻亲成功。全年护送返乡179人次,护送返乡里程近12万公里。落户安置16人,在全省率先完成长期滞留人员“零滞站”的工作目标,寻亲安置工作经验通过省民政厅简报下发在全省推广……每项工作都体现着市救助管理站的“救助速度”和“救助广度”。
  “互联网+寻亲”破解了寻亲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寻亲更精准覆盖面更广
  2017年4月11日,市救助管理站将所有滞留受助人员的信息进行整理后,在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等媒体平台进行精准推送。短短20个小时,网络浏览量达150万人次,全国范围内热线来电近100通。寻亲团像“滚雪球”一样地扩大,来自甘肃、广西、北京、青海、河北、河南、湖北、四川等地的寻亲者都打来电话核实,甚至有市民看到新闻后连夜开车赶到站里亲自确认。经过对所有寻亲线索的核实、比对,最终为8名滞站人员确认了身份信息,找到了家。
  传统救助模式依靠的只是救助站的单一力量,只能从受助人员身上入手,导致工作战线漫长、成效慢。“互联网+寻亲”成功破解了寻亲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带来了工作思路的转换。同时,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新媒体庞大的用户优势和精准的地域推送,极大地提升了寻亲的成功率和精准性。“互联网+寻亲”起到了突破地域限制,实时更新,互联互通的效果,便于寻亲家庭查找走失的家人,帮助滞留受助人员早日回归家庭。
  截至目前,市救助管理站开通的网络寻亲途径有:全国救助管理系统寻亲网、头条寻人、网络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微信视频通话,微博,省级媒体网络发布,本地媒体的寻人网等。流浪乞讨人员入站后,性别、年龄、体貌特征、照片、发现时间及救助情况等重要信息,都会在第一时间上传系统,并将信息同步推送至全国寻亲网、“今日头条”、滨州网·寻人网、微信公众号等寻亲平台。
  “管用、易用、规范”的滨州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模板成形,未来将在全市推广
  2017年8月15日,滨城区彩虹湖社区海燕社工走进新光小区、庆丰小区等,开展未成年人“快乐成长驿站”宣传活动,并针对辖区内未成年人的需求,提供专业的社工服务。
  为响应《滨州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实施意见》,贯彻市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的政策方针,去年7月份,经过公开招标,市救助管理站确定了4家社工机构从事4个试点社区的救助保护未成年人工作。而市救助管理站也因此成为滨州市第一家通过公开招标购买社工服务的机构。
  遵照省厅救助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精神,滨州民政部门分析研判滨州关爱未成年人的需求痛点、帮扶难点,有的放矢地研制可落地、管用有效的地方标准。引入标准化管理咨询公司,引入标准化管理专业理念,制定了一系列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的服务标准》,如监护监督标准、托养服务标准、替代照料标准等;《管理标准》,如政府购买服务、档案管理、机构运行管理等;《方法标准》,如风险评估标准、家庭能力监护标准、发展需求评估标准等。
  为使本次试点工作更具代表性、可复制性,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市救助管理站确定了彩虹湖社区、利民社区、逸夫小学和惠民县何坊街道福苑社区作为试点社区。其中,彩虹湖社区和利民社区是城镇社区,同时也是逸夫小学的招生片区,便于学校社工和社区社工协同对困境未成年人开展帮扶工作;福苑社区是农村社区,重点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社工帮扶。
  目前,市救助站研发的“滨州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信息系统”,已在四个试点社区测试使用,将根据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对系统进行优化改进,成熟后在全市推广使用。通过试点工作,将在全市打造以市、县、乡三级未成年人服务平台为基础,监测、预防、报告、转介、处置等服务融入其中,逐步形成平台为横、服务过程为纵,纵横交织,全面覆盖的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体系。
  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爱心救助,借力媒体宣传扩大寻亲影响力
  市救助管理站充分发挥环卫工“扫街”优势,借助出租车司机全天候辐射广的优势,补充救助服务力量,使巡街无死角,全面提升救助预警发现能力。邀请社会志愿者参与“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等救助活动,共同体验街头巡查、劝导等救助工作。同时,扩大护送返乡的公益力量,联合滨州和鑫实业公司等汽车销售4S店加入“温暖回家路”队伍,目前已护送6名流浪乞讨人员回家。
  开展站校合作,市救助管理站联合滨州学院成立实践教学基地,发挥学校的人才、智力优势,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截至目前,共联合滨州学院大学生开展寻亲活动30余次,成功帮助5名长期滞留人员确认了身份信息。同时,联合“宝贝回家”公益组织,借助图像、视频、音频等方式,识别地方口音,发动地方志愿者,扩大寻亲力量和寻亲覆盖面。
  通过媒体联动,当前基本形成了以市级媒体宣传为支撑,省级媒体助力报道,辐射带动其他地域媒体参与的媒体联动模式。重点打造滨州电视台、滨州日报《社会暖灯》栏目,全新开辟滨州网现场直播报道,积极向省电视台各栏目推送新闻。其中,无名氏78和无名氏95的报道登上“2017年今日头条的10个感人瞬间”,无名氏86寻亲、返乡工作被山东、广州、四川电视台等媒体跟踪报道,受到了广泛关注。2017年,市救助管理站共有媒体报道79篇,其中市级56篇,省级9篇,国家级以《中国社会报》为主4篇,外省报道10篇。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