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发布日期:
心系三农 砥砺奋进
——滨州农业工作2017年十大亮点及2018年计划完成的十件实事




    基层农技员利用农技推广APP开展农技推广工作。

    我市全面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2017年农业工作十大亮点
  一、全省推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座谈会在滨州召开
  全省推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座谈会于8月17日-18日在滨州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国农业厅(局)长座谈会议精神,研究谋划了推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方向思路和重点任务。与会人员参观了亚光家纺有限公司、中裕食品有限公司、鑫诚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狮子刘村等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现场,省农业厅厅长王金宝作了题为《认真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讲话,我市作了典型发言。各市农业局(农委)局长(主任)及办公室主任、省属农业高等院校负责人、厅机关及厅属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了本次会议。全省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座谈会在我市成功召开,集中体现了滨州近年来现代农业发展的优秀成果,得到了省厅领导和兄弟市同仁的一致好评,树立了滨州农业良好形象。二、全市粮食生产再获丰产丰收
  全市农业系统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发展粮食生产政策,强化农业科技支撑,2017年全市粮食再获丰产丰收。粮食总产量355.6万吨、增长16.1%。在粮食丰产丰收的基础上,农业生产结构持续优化,蔬菜等高效作物面积小幅增加,食用菌产量达到32万吨,山东滨州绿园食品有限公司连续7年冷冻食用菌出口量全省第一;棉花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种植良好棉花57万亩,实现了提质增效。三、农村农业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扎实作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落实补贴资金5.03亿元,补贴农户54.1万户;争取棉花目标价格补贴1.42亿元,补贴棉农10万余户;全面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全市获中央及省财政补贴保费6161.5万元,小麦受灾获得理赔资金4477万元;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领导小组,制订了《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市级试点方案》,稳妥推进惠民县、高新区省级试点和45个乡镇(街道)市级试点。全市农业系统共争取农业项目62个,计划总投资9.16亿元,到位8.09亿元,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快速推进
  全市有序推动土地流转,在坚持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土地向种粮大户、新型经营主体、农业龙头企业集中。截至年底全市流转土地185.5万亩,同比增加28.5万亩,流转率达33.5%,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2017年11月17日,全市抓党建促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工作推进会在邹平召开,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光峰会前作出批示,市委副书记张凯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曾晓黎主持会议,副市长贾善银出席会议。这次高规格会议对全市加快土地有序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沿黄生态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完成项目投融资6.5亿元
  2017年,沿黄示范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加大建设推进力度。示范区在建和新上重点项目22个,累计完成项目投融资6.5亿元,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沿黄交通道路建设项目、十里荷塘片区项目和山东甬利生态农业科技园项目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优势产业不断向沿黄示范区聚集发展,示范区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示范区已培育形成了粮食、蔬菜、林果、畜牧、水产和休闲农业等六大主导产业,共建成各类规模以上农产品生产基地115个;已建成集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生态园区33家,2017年接待旅游人数91万人次。六、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工作,全市有6个县区承担了国家或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项目,惠民县率先获得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加大农产品安全检测力度,全年共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检测935个批次,合格率达到98%以上,对于农药残留超标产品进行了及时查处。新增“三品一标”53个,总数达到465个,市级以上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05万亩,同比增加20万亩。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稳中向好,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成效显著
  深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培育各类新型职业农民2500人。通过强化培训管理,狠抓培训质量,有效提升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理念和管理水平,培训后有的学员开展了初始创业,有的扩大了经营规模,产业普遍升级,学员创业、展业率大幅提高。据统计,参加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的2500名学员中,培训后开展创业的650人,占26%;实现产业发展、升级和扩大的753人,占30.12%,带动社会就业5000多人,示范带动周边2万余户农民发家致富,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八、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入融合发展
  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载体,积极发展“新六产”,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沿黄示范区“新六产”建设被列入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年内全市新认定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1家,总数达到382家;新增家庭农场21家,总数达到774个;新增农民合作社729家,总数达到6087个;新增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18家,总数达到133家。新产业、新业态风生水起,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已达330个,从业人员8.5万人,年营业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10%,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九、农业环境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继续在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年内推广697.6万亩;大力推进肥水一体化技术的利用,新发展3万亩,总面积达到4万亩;全面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2017年分别开展280万亩次和460万亩次;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全市各级共安排专项资金5271万元用于秋季农作物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5%。十、农业农技推广信息化服务进村入户
  加快推进农技推广信息化,“12316”手机短信平台全年为18万农户发送短信360条,现场“出诊”35次;全面开展农技推广智能云平台建设,依托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为县乡两级农技员配备了移动智能终端,市县乡三级农技人员手机全部安装了农业部开发的中国农技推广APP,实现了与国家级农业专家团队的联网;积极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在全市重点农业镇建设益农服务社74个,将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延伸到了村头田间。
2018年计划完成的十件实事
  2018年,全市农业系统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一四二”行动,即:“扭住土地有序流转这个抓手,积极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四大体系,大力培育“三农”工作队伍和新型职业农民两支队伍,为全市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和农村稳定作出新贡献。计划完成十件实事:一、大力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全面提升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力争2018年土地承包经营规模化率达到50%,各县区、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二、大力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认证“三品一标”突破470个,年内在7县区全部创建成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基础上,整建制建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三、大力提升良好棉花市建设水平
  抓好良好棉花和有机棉种植,开展机采棉新品种和棉花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年内发展良好棉花40万亩,种植有机棉1000亩以上,推动棉花产业提质增效。四、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积极发展“新六产”,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年内新认定30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新增农民合作社700家,新增家庭农场230家。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创建市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10个,认定市级农家乐10家。以项目实施为抓手加快推进沿黄示范区建设,年内完成投融资7亿元。五、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整合各类农业信息资源,建立市级农业大数据平台,依托农业大数据及相关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为政策决策、企业经营、农民生产提供可靠依据,推动滨州农业升级转型。继续推进农业咨询服务平台、农技推广智能云平台和益农信息社建设,全面提高农技推广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推动农技推广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年内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认定1000人。编辑一本百名创业明星汇编,开展一次创业明星演讲活动,组织一次电视跟踪系列采访报道,充分发挥优秀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七、大力开展农业品牌创建活动
  委托专家设计滨州农业品牌标识,大力开展宣传推介。开展市级农业品牌评选活动,年内认定10个企业产品品牌和5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八、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
  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新增面积5万亩;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应用力度,面积突破770万亩;秸秆利用率达到92%,进一步巩固秸秆禁烧工作成果。九、大力推动农业技术创新
  年内在市级层面成立粮棉菜等5个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在县级层面每个县区组建农技推广联盟,集中力量攻克农业技术难题,提供优质技术指导和服务。十、大力推进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年内全面完成省级试点任务,改革在所有乡镇全面展开,力争覆盖35%以上的村,探索滨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路子。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光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光峰((中中),),市委副书记张凯市委副书记张凯((左一左一))参加在我市举办的全省推进农业新旧能转换座谈会。我市颁发第一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证书。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