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致力“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百姓生活有了新变化未来多了新盼头
  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葛肇敏
  在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重若千钧,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历史和现实证明,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牵引力。
  办好民生实事关乎政府公信,关乎民生福祉。社保、就业、教育、医疗、文化……每一项都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一年来,滨州这座城市“民生指数”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这些数据的背后,更印证了发生在每个市民身上的收获和改变,也成为政府坚持民生为先的有力诠释。
   滨州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稳步推进教育均衡,校园足球收获硕果
  今年11月,我市教育工作再传捷报——顺利通过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复检。这是继20世纪末全市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取得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民生成果,标志着滨州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又迈上新台阶。
  今年9月4日,位于黄河八路、渤海二十一路的滨州实验学校西校区正式开学,近700名孩子成为这所新校的首批学生。历时10个月,实验学校西校区教学综合楼顺利完工,共设六个年级17个教学班。而这是我市“解决大班额”工程的一个缩影。
  过去一年,我市“全面改薄”“解决大班额”“校园足球运动场地建设”教育工程全面推进,以历史上从未有的决心、力度强力推进教育民生保障。2017年以来,我市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41亿元。“解决大班额”项目开工377个、竣工230个。“全面改薄”项目开工64个、竣工58个。校园足球运动场地建设项目开工66个、竣工40个。
  为有效提升优质学前教育的辐射面,我市扎实推进学前教育工作,2017年规划投资2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0处,目前完工投用40处;确定的120处幼儿园保教设施设备配备任务已全部完成。2018年,我市还将编制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努力构建公益普惠性的学前教育发展体系。
  在过去一年,滨州校园足球可以说迎来了收获之年。今年4月份,滨州市获批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7月初,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名单,滨州市30所学校上榜,至此,我市已有58所学校获得这项“国家荣誉”。校园足球,已成为滨州的一张城市新名片。如今,全市480所中小学全部建立起校级足球队,全市中小学学生43万人,有15万人经常性参与足球活动,超过了三分之一。我市球队在全省、全国竞赛中屡创佳绩。
  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群众基本生活,社会救助标准提前2年完成省定目标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执政之基、发展之需、和谐之本。社保保的是民生,更是民心。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权益,我市近年来逐步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千方百计做好保障和改善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各项社会救助工作,推动基本民生保障实现了新发展。
  就在今年7月1日,滨州开始执行新的社会救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全市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保障全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全市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25元和350元,比上年分别提高5%和11.1%,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45元和220元,比上年分别提高5.8%和10%。城乡低保标准之比达到1.5:1,提前2年完成省定目标。
  另外,今年根据《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和省民政厅有关要求,特困人员供养标准调整为基本生活标准和照料护理标准两个部分,不再按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分类。农村特困人员(原农村五保对象)基本生活标准全市统一调整为每人每年5500元;城市特困人员(原城市“三无”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全市统一调整为城市低保标准的1.3倍;照料护理标准全市统一调整为每人每年960元。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会对于机构养老的需求越来越大,也对养老服务的“供给侧”改革提出更高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文件,在土地划拨、税费减免、医疗服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专项优惠扶持政策。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投入和落实省市养老服务业专项资金1.3亿元,全面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完善各类养老院服务设施。各类养老设施床位数由2012年底的13354张增长到2016年的27628张。
  医疗惠民为市民铺就“健康路”,公共卫生服务更加完善,“三院建设”正式开工
  今年8月份,水湾镇刘丰台村村民刘绍云在水湾镇接受县级医生做的阑尾炎手术,只花费了住院费200元,比起去县医院做手术,节约费用达2155元。无棣县作为全省试点县组建完成了两个县域内医疗联合体,分级诊疗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群众成为医共体建设的受益人。
  当下,我市进入全面深化医改关键期,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医疗惠民力度不断加大,基层强基工程构筑起覆盖全市的“15分钟就医圈”;提供12大类45小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覆盖全人群生命周期;落实以预防为主的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居民健康素养……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医疗惠民举措,为滨州市民铺就一条“健康路”。
  随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行后,药品加成终于取消,药价普降15%,大型设备检查、检验费用降幅在13%以上,调整了304项医疗服务价格,提高部分按规定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通过改革,药价虚高水分得到挤压,不合理检查行为得到遏制,患者就医环境明显改善。
  一系列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将进一步优化全市医疗资源布局——总建筑面积48.5万平方米、总投资35.5亿元的“三院建设”——市人民医院西院区、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新院区——已经于12月18日开工,将于2020年投入使用。以上项目的建设将打造黄河三角洲高端医疗服务矩阵,解决医疗资源紧张、分布不平衡的问题,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在当下,健康中国建设已成为我国民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市正在以推进健康滨州建设为统领,不断加快卫生计生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加快公共卫生服务环境优化提升,努力实现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如今,专家团队正在着手编制《健康滨州2030规划》和《健康滨州“十三五”行动方案》,这两份文件也将成为加快推进健康滨州建设的“蓝图”,提供关乎滨州市民生活的“健康密码”。
  民生福祉再添新注解,生活有了新变化,未来多了新盼头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1-11月,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75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05.7%。同时,坚决落实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援企稳岗政策,今年以来共为符合条件的339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1609万元。
  今年9月22日,滨州市文化中心大剧院小剧场正式竣工。工程顺利通过多方主体的竣工验收,标志着工程建设全部完成,并将于年底投入使用。完成滨州大剧院建设,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作为我市文化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丰富市民公共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大剧院的投用,将进一步丰富滨州市民的文化生活,带给群众更多的精神享受。
  作为年度市政府重点工作,县级以上主城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也在顺利推进。全市各级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完成126个居住区健身广场的建设工作,配备健身器材1200余件,完成年度任务的110%。同时,完成了1000个行政村健身设施的提档升级工作。老百姓家门口的设施从无到有、从旧换新,让群众们也能乐享健身、收获健康。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