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城管队员每天步行执法至少10公里
市中街道打造管理全覆盖、执法零距离、矛盾巧化解、诉求全响应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滨州日报/滨州网 通讯员 石杰 郑义
  滨城区市中街道地处老商业中心,老旧小区和流动商贩多,乱设摊、乱张贴、乱停放、乱经营等问题频发,治理难度较大。针对这一情况,市中街道打造了管理全覆盖、执法零距离、矛盾巧化解、诉求全响应的城市管理新模式,管理效能显著提升,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延伸管理触角,实现城市管理全覆盖
  构建“大城管”管理格局。市中街道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由辖区内7个社区与城管、工商、食药监、安监、公安等执法部门共同建立联动指挥中心,负责相关问题的处置工作。将7个社区细划为34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派驻一名城管执法队员,全面负责其所在网格的城市管理工作,构建起“一线责任划片,三级网格化管理,N部门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确保工作处处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协调联合执法更迅速、更高效。
  探索“城管+社区”管理模式。以社区居委会为单位,建立7个数字化城管分站,广泛发动楼组长、离退休党员干部、热心群众,深入背街小巷、居民小区、院落、楼道监督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同时,推动执法力量进社区,每个路段都安排一名执法队员和两名社区工作人员共同进行管理,实现工具共用、信息共享,进一步提升了城管执法的效率和水平。
  突出“地、墙、空”三位一体管理重点。对城市管理中的多发问题进行合理划分,地面问题主要包括流动商贩占道经营,“脏、乱、差”等;墙体问题主要包括违规广告,乱贴乱画等;空中问题主要包括空飘气模、违规拱门等,进一步明确管理重点,做到全面管理与重点管理统筹兼顾。
   强化动态巡逻,实现监管执法零距离
  市中街道投资50万余元,购置巡逻车、无人机、执法记录仪、对讲机等先进执法设备,成立了由42名城管执法队员组成的专职巡查队伍,对黄河五路、渤海七路等重点路段,樊家巷农贸市场、高杜早市、新华街等重点区域进行不间断巡逻。除正常工作时间外,安排早、中、晚班(早班6:00到8:30;中班12:00到14:00;晚班18:00点到23:00)进行巡逻,每天巡逻时长达17个小时,平均每辆执法车每天巡查辖区5遍、近110公里,执法队员每天步行执法增加到至少10公里,通过将执法力量摆在街面上,实现执法工作零距离、无缝隙。
  今年以来,共清理占道经营小商贩1200余次,清理店外摆放650余次,清理门窗贴310余处,规范烧烤摊31家,拆除辖区内不符合城市容貌的门头牌匾54个,改善了辖区内的市容环境。
   建立诚信台账,实现问题矛盾巧化解
  为彻底解决部分被执法对象不理解执法工作,违规现象反复回潮等问题,市中街道创新建立了诚信台账制度,对辖区内所有店面经营业户实行单独档案管理,登记其店外经营、乱贴乱画等违规行为。在其出现违规行为后,第一次采取口头劝阻,第二次进行教育警告,第三次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第四次下达行政处罚通知书。四步骤均记入诚信档案,签名封存。如经营业户仍不服从管理,则将其列入诚信经营“黑名单”,在一定期限内限批其商业活动,视情节抄送工商管理部门,对其经营资格动态管理从严把关。
  诚信台账制度不仅实现了执法工作规范化,也最大限度放大了问题解决的缓冲期,有效缓解了执法者与被执法者间的矛盾冲突。
   畅通沟通渠道,实现群众诉求全响应
  设置热线电话。平均每月受理群众来电60余次,实行首问负责制,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开展换位体验。创新开展“市中城管活动日”活动,组织城管执法人员与经营业户进行“角色互换”,加深相互理解,有效化解潜在矛盾和隐患。聚焦难点问题。及时搜集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力予以解决。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蒲园乱搭乱建和停车乱收费问题,市中街道开展多次集中执法行动,并建立起长效治理机制,彻底解决了相关问题,为群众营造了一个休闲娱乐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品牌形象。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