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滨州市第六届道德模范事迹展示
(孝老爱亲)
  好嫂子二十年如一日照料瘫痪小叔子
  曲冬梅,女,1977年12月出生,滨州市邹平县韩店镇苏家村村民。入选“山东好人之星”“中国好人榜”“2016年山东好人十大年度人物”。二十年来,曲冬梅和丈夫一起精心照料全身瘫痪的小叔子,并在家庭出现危难时,扛起婆家的责任,带领着整个家庭走上稳定安康的生活道路。小叔子闫涛1996年由于喷洒农药操作不当伤了神经,造成小脑萎缩,导致全身瘫痪。曲冬梅夫妇在农闲时候去工地打小工,补贴家用和支付闫涛的医药费。瘫痪前两年是康复关键期,忙完农活的曲冬梅一回来就先给小叔子用热水泡脚,边泡边按摩,天天坚持,并帮助闫涛坚持做了近两年的康复训练,闫涛终于可以自己用手扶着轮椅走路了。自闫涛瘫痪后,闫家年迈的奶奶便跟着曲冬梅生活,曲冬梅即要照顾小叔子和奶奶,还要帮助婆婆照顾2009年患了抑郁症的公公,付出了常人难以计算的时间和精力。在她的影响下,儿子也主动参与到照顾叔叔中来,谱写了一曲和睦家风、孝道绵长之歌。
  弱女子32年坚守撑起一个家
  于俊芬,女,1964年12月出生,滨州市无棣县棣丰街道佘家村村民。入选“山东好人之星”。1985年,于俊芬嫁给邻村青年佘崇合,新婚不久,丈夫便得脑垂体瘤,险些失明。公公身有残疾,婆婆神志不清,都无法料理家务,然而她没有选择离开。次年,身怀六甲的她借遍四邻为丈夫做手术,术后丈夫的病情却继续恶化,出现失明、语言障碍、不能自理等症状。于俊芬自此陷入了孤苦无依的境地,家内丈夫、公公、婆婆、儿子都需要她去照顾;家外五口人的地需要她一人去耕种。麦收的时候,她一个女人去抢收,兜里揣着西红柿和黄瓜,饿了就用它填饱肚子。更艰难地还有贫穷,每当想起儿子小时候盯着小伙伴吃冰棍的眼神她就心痛不已,那时候的冰棍一毛五分钱一根,她儿子却从来都没有吃过。经受了这么多她依然没有放弃这个家,而是独自扛起了所有重担,义无反顾地坚守了32年。她在,家才在。
  孙媳妇半世纪无怨无悔照顾奶奶
  程秀华,女,1947年12月出生,滨州市阳信县信城街道办事处双庙村村民。入选“滨州好人榜”。说起70岁的程秀华,村里的人都会称赞她孝敬老人无人能比。程秀华奶奶已经105岁了,一辈子不容易,经过三次改嫁才到了这个家,没有亲生儿女。程秀华结婚时,公公婆婆就已去世,作为家中惟一的孙媳妇,她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奶奶的责任。在她丈夫去世后的13年里,她仍给予老人如亲生儿女般的悉心照料。两年前,奶奶腿脚不利索,吃喝拉撒都在床上解决,晚上还要起夜三四次。为了能方便照顾老人,程秀华在奶奶屋里加了一个小床,日夜守护着奶奶。在程秀华的悉心照顾下,这位105岁的老人竟7年没得过一次感冒。老人虽然现在一切饮食起居都在床上,但是他们家却从没有异味,被70岁的程秀华收拾地干干净净。程秀华就是这样精心照顾了奶奶半世纪,而且还会继续下去。
  好姑姑悉心照顾“植物人”侄女
  闫文荣,女,1952年10月出生,滨州市高新区小营街道潘家村人。入选“山东好人榜”。六年来,她无微不至地照顾“植物人”侄女闫森森,感动着周围每个人。今年65岁的闫文荣是一名普通农民,她18岁的侄女叫闫森森,六个月时得重病,发展成了“植物人”。七年前,闫森森的妈妈因脑干出血去世,一年后,闫文荣把森森接到她家,这一住就是六年多。六年来,闫文荣从未离开家超过一小时,吃喝都是一口一口喂,吃硬东西,闫森森咬不动,就嘴对嘴地喂。闫文荣的护理水平也越来越专业,每天给森森翻两次身,洗两次屁股,保持清爽。尿不湿使不起,就每天换洗一大堆尿布。一年下来,光卫生纸洗衣皂就用了六百多块钱的。在她的精心照料下,森森连一次感冒都没得过。“她是个生命,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不会放弃。”闫文荣眼里含着泪说。
  好丈夫27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妻子
  赵俊民,男,1939年12月出生,滨州市优抚医院退休职工。入选“山东好人榜”。赵俊民是滨州市优抚医院黄二渤十二宿舍区内有名的“好丈夫”——细心、周到、乐于助人、幽默风趣、厨艺好,这些都是小区居民对他的评价。他的妻子孙丽玉44岁时得了脑血栓,50岁时瘫痪在床,一直到现在。27年来,赵俊民一直细心地照顾妻子,从早上7点起床开始帮着妻子洗漱排便,一直到晚上9点左右照顾妻子入睡。由于孙丽玉长期卧床,吃饭经常没有胃口,赵俊民经常想方设法调剂饭菜,一天更不知道要为妻子按摩多少遍、多长时间。27年来赵俊民一直默默无闻地照顾瘫痪在床的妻子,从未有过一句怨言,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丈夫的职责与担当。赵俊民不仅对老伴照顾无微不至,还乐于助人。他有两个好手艺:瓦工和木工,经常义务帮别人修家具,只要是一个电话,他马上就去,谁家用到他,他都快快的。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