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滨城区棚改创新实施“五个一”工作机制
  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任斐 通讯员 李荣新  
  滨城区把棚户区改造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来抓,确定自2017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到2019年全部完成109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在具体的棚改工作中,滨城区充分发挥改革牵引作用,着力从改革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用创新破解难题、打通关节、激发活力,探索形成了“一个模式、一个制度、一个主体、一个机制、一个关键”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开创了棚改拆违的新局面。
  其中,“一个模式”,即实施片区改造、集中安置模式。在此次棚改工作中,滨城区彻底改变过去一村一改、一村一策的模式,以城中村、典型老旧小区为中心,将周边危旧房屋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的连片区域规划为一个大片区统一改造,充分提高腾空土地的利用率。同时,高起点规划建设大型集中安置区,完善配套建设,有效节约建设用地,降低建设成本,提高了城市档次。
  “一个制度”,即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针对过去棚改手续繁琐,办理过程较为缓慢等突出问题,滨城区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要求涉及棚改手续办理的相关部门抽调专门人员集中办公,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所有的程序、环节、流程、问题进行梳理研究,认真落实《滨城区棚户区改造审批流程》和《滨城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前期手续清单》,打破常规、优化服务、提高效率。
  “一个主体”,即突出乡镇(街道)基层主体地位。滨城区坚持让乡镇(街道)成为棚改责任主体,全面负责改造项目的组织动员、征地拆迁、手续办理、项目招标、工程建设和回迁安置等各项工作,极大激发了基层创新创造的活力。在工作中,市中街道探索出了“自改委+网格化”的运行机制,滨北街道创新出了“1112”的推进模式,彭李街道健全完善了“1+7+6”的工作机制,市东街道建立了“六突出六到位”的工作方法,梁才街道实施了“过筛子”工作法,北镇街道创造了“五个棚改”的成功经验,各个乡镇(街道)探索出了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棚改新路子。
  “一个机制”,即强化长效机制倒逼效应。滨城区将一年两次的大观摩固化形成长效机制,观摩时进行集中排名打分,观摩得分直接决定以后乡镇(街道)参加区级会议的发言顺序、座次顺序,倒逼乡镇(街道)集中精力抓棚改、抓拆违。 
  “一个关键”,即发挥党员干部引领作用。实施棚改工作时,滨城区突出抓好“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各级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先进标杆作用。各级党员干部有棚改房的,带头签字、带头拆迁、做好示范、当好标杆;家人亲戚有棚改房的,给他们讲道理、讲政策、算清长远账。北镇街道将“党员亮牌、星级管理”党建机制引入棚改,建立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棚改工作现实表现纪实制度,以党建引领棚改,让红色棚改成为最夺目的主色调。
  滨城区棚改“五个一”工作机制的实施,使得棚改新模式立起来、手续办理快起来、基层班子强起来、长效机制建起来、党员干部带起来,在全区形成了大干、实干、创新干的好氛围。截至目前,滨城区今年计划的29个项目已全部启动实施,提前启动实施并完成了下一年度18个项目测量;全区已有31个项目3530户、3681处院落、133.77万平方米完成房屋征收协议签约并腾空搬迁,已有126万多平方米房屋院落完成拆除,先后有17个项目兑付补偿款2.32亿元。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