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水湾镇今年人均枣业收入8000元
今年全镇实施冬枣产业“三品提升”工程,枣业产值3.85亿元
  滨州日报/滨州网无棣讯(通讯员 孙静怡 报道)近日,无棣县水湾镇北齐村齐金星家的库存冬枣销售一空,卖了10多万元,一家人高兴得合不拢嘴。今年北齐村冬枣销售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达10余户。
  近期,冬枣市场价格上涨,每斤比刚采摘时高出1.2元左右。今年以来,水湾镇高度重视枣产业,采取多项举措引导枣农开展品种改良、品质提高、品牌打造为主的“三品提升”工程。今年水湾镇冬枣产量可达1.65亿斤,小枣等鲜食枣果产量1250万公斤,枣业产值3.85亿元,人均枣业收入8000元。
  新思维激发产业新动能
  从后坡徐村向西沿蔡河路,冬枣大棚在成片枣林中显得“鹤立鸡群”。据水湾镇枣业办主任高新华介绍,蔡河路沿线冬枣大棚通过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等方式改良土壤,生产无公害高品质冬枣。
  今年,每斤大棚冬枣销售价格在5-15元,每亩收益20000元左右,让大家尝到了冬枣产业转型升级的甜头。
  庞集村刘学铎一直觉得冬枣栽植越密、产量越高、果实越大、上市越早就越好,直到去年看到大棚里的冬枣卖出“天价”,才意识到原来冬枣品质更重要。今年,他搭上了更新产业体系、升级冬枣品质的顺风车,到鞠家村蔡河路沿线承包了3亩冬枣树,建起了冬枣大棚。“俺承包的这3亩地冬枣,成熟早、品质好,位置也好,来采摘的人很多,毛收入有12万元。”据了解,水湾镇今年上半年新发展冬枣大棚1500余亩,全镇冬枣大棚总面积超3000亩;短枝冬枣高接换头500亩,总面积超1000亩。
  新技术催生产业新模式
  现在枣农对提升冬枣品质的意识越来越强,究竟如何才能提升冬枣品质呢?
  在袁李杨村王明周的冬枣园里,插着的黄色小旗子、挂着带有红绣穗的小灯笼很是显眼。王明周摘下了一个杀虫灯,原来远处看到的红绣穗是个红口袋,里面全是被诱捕的虫子,现在农药使用大大降低了。
  鞠家村利用紧邻蔡河路的地理位置优势,成立了冬枣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大棚冬枣、富硒冬枣。近年来,水湾镇全面升级冬枣种植技术,加大疏密间伐、夏季疏果等日常管理力度,引导枣农合理用肥用药,喷施生物农药、矿物源、植物源以及微生物农药,推广使用粘虫板、粘虫胶、诱捕器、无纺布等物理杀虫新技术。截至目前,水湾镇水肥一体化冬枣园示范园达500余亩,粘虫胶、枣园生草等新技术应用枣园1500余亩。
  新业态开辟销售新渠道
  冬枣丰收了,向哪里销售、如何高价销售是冬枣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
  今年水湾镇积极探索“冬枣销售+”模式,让冬枣品质和枣农收益成正比增长。近年来,水湾镇积极创新“冬枣销售+旅游”模式,投资2200余万元倾力打造了省级精品采摘园——千年枣园。该园区农特产品展销区集中展销无棣土特产品和贝瓷、盐雕、枣木雕、葫芦烙画等特色旅游商品;高效生态农业区建设了面积2000平方米的鱼菜共生气雾栽培大棚,种植蔬菜、花卉,养殖锦鲤,是一个集观赏、游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智能温室……
  “我们推动生态游与文化游相结合,让游人在冬枣采摘之余感受祖辈文化的传承,力争为游人提供一场舌尖和视觉上的文化盛宴。”水湾镇镇长周荣庚说。另外,水湾镇在原有本地市场销售、农超对接、旅游采摘等多样化销售模式基础上,大力推行智慧农业“互联网+行动”,通过建立互联网销售平台、开设淘宝网店、加盟微商等方式,充分打开冬枣销路、扩大市场份额,驶上了冬枣销售量价齐飞的快车道。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