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阳信肉牛特色产业拉动5000人增收脱贫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 孙文杰 通讯员 林世军 报道)阳信县是全国畜牧百强县,也是全国农区肉牛存栏第一县和全国肉牛屠宰能力第一县。近年来,该县发挥牛业特色产业优势,创新扶贫方式,有效带动全县5000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
  今年5月份,中国畜牧业协会对38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区域扶贫模式授予“中国畜牧产业扶贫优秀模式”称号,阳信肉牛产业扶贫模式入选。
  该县畜牧兽医局局长马文健介绍,根据贫困户的不同情况,目前阳信县探索出了土地流转、订单种植、企业务工、合同养殖、买牛托管、合作养牛6种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方式。“2016年,全县仅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就带动了562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马文健说。以洋湖乡八里泊村为例,该村与鸿安优质肉牛养殖公司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农户按照每亩900—1000元的价格将土地流转给鸿安公司,由企业集中联片种植青贮玉米发展“粮改饲”养牛,贫困户通过土地出让金增收。
  采访中,记者见到贫困户刘红英,过去她因干不了体力重活,还得照看孩子,生活压力很大,在镇上扶贫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现在她在亿利源清真肉类有限公司从事喂牛工作。“一天干活不到5小时,每月收入1500元,还耽误不了接孩子!”她高兴地说。
  像亿利源一样,鑫源、华胜等阳信县众多规模以上肉牛养殖、屠宰企业积极吸纳贫困农户到养牛场、屠宰场、皮革场务工,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前,全县肉牛产业企业用工16520人,其中贫困户2200户、2835人,户月均增收1800-2400元。
  订单种植是阳信县发挥肉牛养殖优势,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与肉牛养殖场签订青贮玉米订单种植回收协议,由贫困户按照企业要求种植青贮玉米品种,企业按260元-300元/吨的协议价格全株回收,贫困户种植青贮玉米亩均受益1350元,较种植普通玉米亩均增收450元。不种植青贮玉米的,在收获了玉米后也可以把秸秆卖给企业增加收入。
  在阳信县,有劳动能力和养殖经验但缺乏购牛资金的贫困户,则通过赊牛养殖实现了脱贫。该县广富、亿利源、鑫源、华胜、华阳等龙头企业将犊牛、肉牛赊销给贫困户,签订回收协议,采取“赊小收大、赊瘦收肥”的模式,贫困户可年实现增收3000元/头牛;龙头企业也可将母牛赊养给贫困户,贫困户养母牛繁育犊牛,企业订单回收犊牛,年繁育一头犊牛可收入4000-4500元。
  对于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阳信县则通过政府支持贷款、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贫困户买牛资金,然后再托管给肉牛养殖企业或合作社饲养,企业和贫困户按比例利润分成,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有的贫困村还成立了肉牛养殖合作社,由合作社与肉牛龙头企业签订养殖回收协议,合作社建设养牛场,吸纳村民进场养牛,合作社统一种植青贮玉米、统一购牛、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实现了贫困村整体增收脱贫。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