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家校社共育在滨州走向“全民共建”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 刘清春 通讯员 赵清华 殷吉亮
  “中国家长节”对滨州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要办?近年来,尤其是自首届中国家长节举办一年来,滨州在家校社共育上取得了何种成绩?我们走在了一个什么样的历史节点上?
  调查发现,群众最关心的话题是子女教育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就在那一年,滨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调研环节中发现,群众最关心的民生热点话题不是住房和经济收入,而是子女教育问题。其中,尤以家校矛盾为突出。
  那时,正值“父母皆祸害”小组在网上争议的沸沸扬扬,那是拥有近2万名组员的小组。父母苦心养育孩子,却被孩子称为“祸害”。是什么让孩子们对父母如此的抵触和不满?两代人沟通究竟有怎样的差异?
  同时,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在学校刚萌芽的良好习惯一到家就被“扼杀”,甚至出现了五天学习效果被周末两天“摧毁”的现象,教师称之为5+2=0。如果没有家庭的深度支持,学校怎样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家庭沟通不力,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
  正因此,该区意识到,帮助公民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社共育是改善民生的大事,也是提升整个城市文明的有力抓手。
  2013年起,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将推进该项工作提上日程,多次组织专班赴北京、上海、山东潍坊等地考察学习,寻求优秀团队和优质资源,制定在全区推进家庭教育的方案。
  2014年底,经多方考察、比较,选定北京大学“三宽家长教育”课题组、三宽家长教育科学研究院作为合作对象,共同开展“家校社共育与家长教育服务工程”合作示范区建设,制定了滨州经济开发区2015-2017年推进家校社共育与家长教育的三年规划,明确了家长教育工程、教育培训工程、学生素质教育工程、公民素养提升工程的目标、任务、实施方案、考评指标等,并在狮子刘村建立了“三宽苑”——家长教育乡村永久实验基地。
  首届中国家长节推出家校社共育“滨州经验”
  效果怎样,有首届中国家长节为证。
  一年前,有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CISV国际总部以及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的国际嘉宾与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嘉宾,共计千余人参加了大会。
  那次盛会,取得了“家校社共育示范区”签约、《滨州宣言》发布和《家长公约》发布三项优秀成果。大会向全国发出倡议,倡议全国亿万父母“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倡议全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积极实现科学家庭教育信息、知识与家长迫切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站在滨州做全国性的倡议,底气何来?
  在《中国家庭教育现状暨滨州家校社共育示范区建设白皮书》发布会上,北京大学三宽家长教育课题组组长、三宽家长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萧斌臣给出了答案。他认为,家校社共育的“滨州经验”已经形成,值得继续探索、推广。
  萧斌臣指出的“滨州经验”是指——树立了一面旗帜“家校社共育”;形成了二大共识:家长教育工程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家校社共育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找到了三个发力点:党委政府主导,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专家团队引领;实施了四项工程:家长持证上岗工程、教师重塑培训工程、学生素质教育工程、公民素养提升工程;作出了五点贡献:了解了社会转型时期基层群众对家庭教育的新需求,开启了帮助中国家长“持证上岗”的新实践,开辟了化解家校矛盾、改善教育生态的新路径,开发了提升公民素养、创建文明城巿的新思路,提供了区域化推进家校社共育的新范本。
  正因此,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被授予惟一一个“家校社共育最佳示范区奖”,滨州成为中国家长节的永久举办地。
  家校社共育理念在滨州走向“全民共建”
  一年来,开发区管委会投入1600余万元支持家校社共育,建设教育基地、家庭教育服务站,配备600名兼职工作人员,成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程。几十个社区全面响应,共同建设家校社共育场所。每月举办家庭教育大讲堂,形成了家风建设、法制教育等八大系列课程,助推了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了丰富有益的亲子交流、实践探究活动,家长孩子受益匪浅。
  2017年,开发区教育局联合京东建设了家校社共育网络平台,互联网+为家校社共育提供加速发展引擎。建设了体系完善、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库。借助微信、qq等开展交流研讨活动,一年来全区共研讨问题6000余个。坚持利用大数据对家长提供个性化、最优化、滴灌式精准指导,累计为200多个问题家庭提供了指导方案。
  同时,各学校持续加强家委会建设,近万名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学校管理提出建议,配合学校组织亲子运动会、创意读书节、欣赏大美开发区等实践活动160余次,协助教师开发传统文化、蔬菜种植、安全救护、地方戏曲等特色课程230余门。开设家长讲坛,累计2000余名家长为学生上专题教育课。教师、家长联合开展300余个家庭教育小课题研究。教师指导家长开展亲子阅读、微信抢票共植成长树等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指导家长撰写亲子日记、教育日志等一万多篇。 
  一年来,家校社共育理念已在滨州家长心中生根发芽,成为其自主行为。他们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参与实践。这意味着,滨州的家校社共育正从政府主导、专家引路走向“全民共建”。
  如今,开发区育人格局已实现重新建构,数万人参与其中,政府、社区、学校、家庭协调联动、多方共赢,让孩子们踏上了幸福成长的快车道,广大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达98%以上。家校社共育成为滨州建设教育强市的加速器,成为滨州又一张靓丽名片。
  百城千校20万观众通过互联网聆听了家校社共育的“滨州故事”
  萧斌臣认为,目前家长教育与家校社共育在滨州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公共场所、进景区等“六进”工程已经启动,家长教育渗透到教育的不同学段,实现了由课程传播为主到“课程传播”、“指导服务”、“个案诊断”多元并举的发展局面。
  他说:“在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我们欣喜地看到,家长读书会遍地开花,家长从被动学习转向自觉学习,经过系统培训的教师和家长骨干纷纷走上讲台,一支不走的专家队伍已经成长起来,市民对开发区教育的好评率不断提升,办学环境越来越好,教育生态出现明显改善,更多的外地投资者青睐开发区的教育环境,教育环境的改变也有力地促进了开发区投资环境的改善。”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和总结‘滨州现象’、‘滨州经验’,实现从‘滨州经验’向‘滨州模式’的跨越,并在具备相应条件的区域开展推广复制。”萧斌臣说,“滨州模式”将更多侧重于标准的制定,由中国关工委事业发展中心统筹指导,逐渐制定“家校社共育示范区”建设工作流程与评价体系,以便在具备相应条件的区域开展家校社共育示范区的建设,推动正能量的传播。
  目前,该经验已在推广中。2017年9月,在三宽家长学校的首播仪式暨开学第一课现场,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傅国亮表示,这套集课程传播、师资培训与教育服务于一体的“家长学校解决方案”就是基于从2015年起在山东滨州开展的为期3年的家校社共育示范区建设实践。
  首播现场只有百余人,但收看、收听网络直播的,是在全国上百座城市,上千所学校,后台数据显示不少于20万人。他们一同聆听了基于“滨州模式”的家校社共育经验、故事。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