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阳信:第一“牛”县的富民强县“牛”文章
  滨州日报/滨州网 通讯员 李吉双 张勇 王剑  
  11月10日,全省首家以“中国梦·牛精神”为主题的牛文化展览馆在阳信县正式开馆迎客。牛文化展览馆集中展示了阳信肉牛起源、农耕文化、历史沿革、现代肉牛四个板块的内容,记录牛起源、驯化—农耕文化—东夷文化等肉牛进化及从役用到肉用的发展历程。
  据悉,近年来,阳信县紧紧围绕唱响“阳信肉牛”品牌,打造中国第一“牛”县总体部署,以推动肉牛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四新”促“四化”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重点,通过种养结合一体化促进养殖规模提升夯实一产,招才引智促进产品质效提升做强二产,物联网文化引领行业跨界发展膨胀三产等有效措施,实现了肉牛产业的深度融合、跨界发展。
  一个企业家的“牛”产业见证
  广富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广富,从放牛娃、牛贩子成为牛专家、企业家,见证着整个阳信肉牛产业的发展变迁。他于2002年成立广富畜产品公司,学习并掌握肉牛精细分割技术,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并很快打开国内国际市场,品牌影响力同步提升。
  步入发展快车道后,杨广富投入更大精力进行食品安全和品牌建设。一方面,投资4000万元建成鸿安优质肉牛养殖基地,尝试绿色无“抗生素”养殖,使“零药物残留”品牌“鸿安肥牛”走进千家万户;另一方面,联手高校组建“中国农业大学鸿安肉牛研究基地”“国家十二五计划肉牛低排放饲料配制关键技术研发基地”,并引进德国冷链物流技术,使产品跻身全球高端牛肉行列。目前,鸿安肥牛直接吸纳就业1100余人,带动超过一万农户年增收近三千万元。
  鸿安的砥砺前行为阳信牛业转型提升做出诠释。阳信县委副书记、县长刘荩一说:“为政之道,在顺民心。肉牛产业对于阳信,既是传统产业,也是朝阳产业;既是全县的希望,也是民生的所向。多年来,我们盘活政府、社会、企业、农户、市场五方主体,算好民生、环境、发展三笔账,通过典型示范、品牌引领、产业提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为产业带动县域发展、百姓增收探出新路。”
  擦亮中国第一“牛”县品牌
  为促进民族繁荣,帮助回民乡亲均衡发展,阳信提出“养牛联合体”模式:让回民将购得的架子牛或牛犊以高于市场10%的价格赊养给汉民,待养大育肥后,再进行回购,从而形成“一方出钱、一方养牛、一方运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新型产业化养牛新路。
  阳信县于2013年成立畜产品行业协会,吸纳51家清真肉类企业“抱团发展”。通过信息共享、资金互助、诚信互鉴,争取银行贷款2亿多元,并借助现代传媒,借力专家外脑,提升品质形象。先后与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多家高校展开合作,让更多企业沉下心来,致力于从“粗制滥造、急功近利”向“注重品质、讲求诚信”转变,呈现出科学发展健康生态。
  目前,全县4家企业获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企业成为北京奥运会牛肉产品供应单位,7家企业为上海世博会牛肉产品供应单位。并拥有中国名牌1个、有机产品认证6个,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10个、无公害畜产品认证16个、全国优秀牛肉产品品牌4个,山东著名商标3个、全国性、全省性“食安山东”畜牧示范品牌8个,擦亮了中国“第一牛县”品牌。
  “牛产业”链越来越长效益越来越好
  如何让近30万头肉牛吃饱“口粮”,考验着从业者的智慧。2014年,“粮改饲”技术推广,为阳信带来思路:用青贮玉米以及秸秆废料解决肉牛“温饱问题”。
  试点企业之一的借箭牛业有限公司,首批种植5000亩订单全株青贮玉米,通过从“粮食—经济作物”向“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转变,让企业收益颇丰。总经理冯玉在说:“过去,一头牛一天需要5公斤玉米面和10公斤黄贮,成本约10.5元。现在只要15公斤青贮玉米和部分营养物,仅7.5元。”
  “一头牛一天节省3元,全县27.78万头牛,一年经济效益可想而知。”阳信县畜牧局局长马文健说,“不仅企业,农户更受益。公司按350元每吨回购,订单农户一亩地至少增收200-300元。再通过‘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播种、统一收割,效率大大提升,每亩产量超过4吨,比粮食丰年收入还高。”此外,阳信还探索实施“土地流转-订单种植-企业务工-合同养殖-买牛托管-养牛合作”“六位一体”扶贫模式,将农户增收与肉牛养殖、农业生产周期相结合,分类分层开展帮扶,让贫困户一年到头有稳定收入。
  2015年全国畜牧业发展高层论坛会议上,阳信农区养牛模式喜获“全国优秀创新模式奖”;2016年成为全国“粮改饲”示范县。借此东风,阳信县邀请专家编制《全县肉牛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通过打造肉牛养殖重点发展区、肉牛屠宰加工及冷链物流配送区、皮革精深加工区、生物科技研发区和伊斯兰风情小镇生态畜牧示范区5个功能园区,叫响“阳信清真牛肉”品牌,让中国“第一牛县”真正落地生根。
  阳信将“循环经济”延伸到产业各个层面:利用秸秆“过腹还田”形成的有机肥发展有机农业,提升经济效益;将秸秆废料做成食用菌基料,发展菌菇产业,开辟扶贫富民新路;粪肥废料再回收,进行生物质能发电、产生沼气,为整个产业提供能源,从而形成“饲草种植-犊牛繁育-标准化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配送-餐饮-皮革深加工及牛血、牛骨、牛皮、生物制药、科技研发”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使得牛县“牛产业”真正拉动富民强县“幸福车”。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